“超级稻—再生稻”模式在江西的应用效益及关键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8
作者
彭春瑞 [1 ]
涂田华 [2 ]
邱才飞 [1 ]
周国华 [1 ]
机构
[1]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2]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测试研究所
关键词
超级稻; 再生稻; 效益; 栽培技术;
D O I
10.16267/j.cnki.1005-3956.2006.06.024
中图分类号
S511.4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对“超级稻—再生稻”模式的效益及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与双季稻模式相比,产量略低,产值相近,成本减少,纯收入增加;头季稻灌浆中期喷施适宜的调节剂不仅可以促进头季稻灌浆,提高结实率和产量,而且有利于再生芽的萌发和再生稻的高产;头季稻收割高度以倒2节上10 cm为宜;选用抗高温的品种或头季稻避开高温期抽穗是发展再生稻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5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J].
涂寿如 ;
程建军 ;
赵其龙 .
江西农业学报, 2005, (02) :40-42
[2]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J].
黄国红 ;
刘元珍 ;
黄继会 ;
刘运广 .
江西农业科技, 2004, (12) :25-26
[3]   南方稻区再生稻研究进展及发展 [J].
熊洪 ;
冉茂林 ;
徐富贤 ;
洪松 .
作物学报, 2000, (03) :29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