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覆盖人群界定与参保规模政策仿真

被引:16
作者
米红
朱海扬
马齐旖旎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个税递延型保险; 政策仿真;
D O I
10.19851/j.cnki.cn11-1010/f.2020.04.103
中图分类号
F842.67 [];
学科分类号
120404 ; 020204 ;
摘要
"三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是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模式。长久以来,我国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一柱独大",养老保险体系结构性失衡明显。目前,第一支柱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几乎达到极限,但仍有近20%的人口没有被制度吸纳,无法得到第一支柱"保基本"的保障。本文认为,在第二支柱覆盖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构建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虽"起步晚",但"正当时"。通过运用可能-满意度方法,预测2030年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参保率的最适值为51%,较为满意值为81%。由此提出:构建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路径——鼓励重点覆盖群体,即流动人口、农民工及其配偶和外籍经贸活动人口参保,在适度范围内鼓励其他的经济活动人口参保。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0+163 +16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效应研究——基于上海市试点经验的分析 [J].
谭英平 ;
刘奕 .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9, (10) :103-107
[2]   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 [J].
董克用 .
中国社会保障, 2019, (03) :34-36
[3]   “多层次混合型”养老保障体系与第三支柱顶层设计 [J].
郑秉文 .
社会发展研究, 2018, 5 (02) :75-90
[4]   如何优化养老保障“三支柱” [J].
叶宁 .
人民论坛, 2018, (13) :78-79
[5]   “三支柱”概念首次进入官方表述 [J].
孙博 .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8, (03) :53-53
[7]   发展第三支柱是改革养老金投资模式的切入点 [J].
朱海扬 .
上海保险, 2016, (09) :20-24
[8]   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税收的作用及其深远意义 [J].
郑秉文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6, 30 (01) :2-11
[9]   三支柱养老金相继入市推动养老金融化 [J].
胡继晔 ;
于烨 .
行政管理改革, 2015, (10) :48-52
[10]   从三支柱到五支柱:中国社会养老模式的未来选择 [J].
汤兆云 ;
陈岩 .
广东社会科学, 2015, (04) :18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