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哲学的“世界主义"视野及其价值

被引:7
作者
张耀南 [1 ]
机构
[1] 北京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 北京100044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世界主义; 破中心运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21 [古代哲学];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中国哲学中,潜藏着一股“世界主义”思潮,既有打破“国家中心论”的较低层次的世界主义,有打破“区域中心论”的较高层次的世界主义,也有打破“人类中心论”的最高层次的世界主义。世界主义的各种形态,齐备于中国哲学家的头脑中,这在世界哲学史上是不多见的,值得认真发掘。从原有的哲学格局看,西方哲学的视野主体上还是“地球中心论”与“人类中心论”的,基本上还是以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为主。但中国哲学的“世界主义”视野提供给人类一种伟大的智慧:要解决人类的问题,就不能以人类为中心,就必须置身人类之外;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就不能以人与人的关系为中心,就必须置身人与人的关系之外;要解决地球的问题,就必须突破“地球中心论”,必须置身地球之外。换言之,不突破“地球中心论”,不突破“人类中心论”,恐怕还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不解决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不解决物与物的关系问题, 恐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中国哲学中的“世界主义”视野,是打破各种“中心论”的一把利剑;它使中国哲学不可能产生西方式的“痛苦中心论”、“生命中心论”,更不可能产生西方式的“人类中心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相同·相似·相通——关于“共相”的本体论地位问题新论 [J].
张世英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3) :47-53
[2]  
胡适口述自传[M]. 安徽教育出版社 , 胡适著, 1999
[3]  
中国哲学史大纲[M]. 东方出版社 , 胡适著, 1996
[4]  
先秦政治思想史[M]. 东方出版社 , 梁启超著, 1996
[5]  
庄子集解[M]. 上海书店 , (清)王先谦集解, 1986
[6]  
资治通鉴[M]. 中华书局 , “标点资治通鉴小组”校点,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