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鸭绿江河口及近岸地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42
作者:
高建华
[1
]
李军
[2
]
王珍岩
[3
]
汪亚平
[1
]
白凤龙
[2
]
程岩
[4
]
机构:
[1]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4] 辽东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来源: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动力机制;
最大浑浊带;
鸭绿江;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8.05.002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鸭绿江河口不同地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和埋藏通量的垂向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独特的动力环境等因素对重金属分布的影响;评价了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显示,自1920年代到2000年以来,除了Cu的含量和埋藏通量逐年减小之外,Cr、Ni、Zn、Cd、Pb、As和Hg的浓度和埋藏通量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为重到严重,其中西水道沉积物的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和总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均最高,重金属污染已经对鸭绿江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危害;粒度控制效应不是鸭绿江河口地区重金属分布的最主要影响因素;Cu和其他几种重金属有着不同的来源;最大浑浊带独特的动力机制是造成中水道重金属(除Cu外)的高值分布区和最大浑浊带内的高悬沙浓度分布区相对应的最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430 / 438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