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5 条
湘东北金井地区花岗岩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暗示: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制约
被引:40
作者:
李鹏春
许德如
陈广浩
夏斌
贺转利
符巩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南海海洋研究所
[3] 广州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北京
[5]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南海海洋研究所
[6] 广州
[7] 北京
来源:
关键词:
燕山期;
过铝质花岗岩;
构造转换;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湘东北金井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出露于湘东北地区的燕山期花岗质岩岩体,呈岩基或岩株状广泛侵位于中元古界冷家溪群浅变质碎屑沉积岩中, 部分岩体为白垩纪红层覆盖。文章详细研究了金井岩体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特征,并与其围岩冷家溪群进行了对比。该岩体具有较高的SiO2(71.44-74.31wt.%)、K2O(3.86-4.98wt.%)和Na2O(3.24-3.84wt.%),以及较低的 FeO+Fe2O3+MgO+TiO2(均小于3%),结合高含量的Al2O3(13.25-14.89wt.%)及高ASI值(普遍大于1.1),为典型的强过铝质(SP)高钾钙碱性花岗岩。金井花岗岩富硅、碱和高Sr、Ba丰度、高LILE/HSFE和LREE/HREE比值,低镁铁质及REE 含量,表明金井岩体为高度分异的花岗岩,其源区的残留物中黑云母含量高。REE配分图和原始地幔多元素标准化图谱上 Rb、Th、U、K和LREE相对富集,而Ba、Sr和高强场元素(Nb、Ta、P和Ti)相对亏损,Eu可变的负异常(δEu:0.53-0.78),表明存在角闪石、黑云母、堇青石、磷灰石和钛铁矿等分异演化的影响,类似于同碰撞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高Rb/Sr(3-6)、低 Sr/Ba(0.2-0.7)、高P2O5含量(0.09-0.15wt.%)、低Al2O3/TiO2比值(40-70<100)、Zr含量(100-150ppm)以及FeO/MgO 等特征表明该过铝质花岗岩浆可能是在高温(±800℃)高压(-8kbar)奈件下、经中下地壳变质沉积岩黑云母脱水熔融形成。 CaO/Na2O的差异(>0.4和<0.2两组)以及Nd同位素的不同(高Nd和低Nd两组),类似于围岩冷家溪群砂质和泥质沉积岩特征,以及高Sr[(87Sr/86Sr)i=0.72204-0.72540]、低Nd[εNd(145 Ma)=-10--12]等均表明花岗质岩浆主要起源于中元古代冷家溪群变质砂岩(高Ca)和变质泥岩(低Ca)的部分熔融或中下地壳物质的熔融,但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结合印支期以来华南及湘东北地区地球动力学演化史,作者认为金井燕山期花岗岩形成于陆内碰撞造山晚期,是160-140Ma 陆内俯冲(A型俯冲)碰撞造山作用增温减压体制达到鼎盛阶段的产物,标志湘东北地区由此全面转入陆内伸展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921 / 934
页数:1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