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北缘岩石圈热-流变结构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38
作者
刘绍文
王良书
李成
李华
韩用兵
贾承造
魏国齐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南京
[4] 南京
[5] 北京
[6] 北京
关键词
岩石圈热-流变结构; 流变分层; 地球动力学; 塔里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3 [大地构造物理学、岩组学(构造岩石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结合塔里木北缘的库车拗陷和塔北隆起这两个构造单元的地温资料和岩石热物性参数,利用一维热传导方程,给出了塔里木北缘地区岩石圈的热结构。塔里木北缘地区平均地表热流为45mW/m2左右,地幔热流约为20~24mW/m2,莫霍面温度为514~603℃,热岩石圈厚度138~182km。在此基础上,根据该区地震测深剖面揭示的P波速度结构和岩石学,结合流变学模拟进一步确定了该区的岩石圈强度及其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圈的流变分层现象明显,整个上地壳和下地壳部分以脆性性质为主,下地壳底部才显韧性性质,壳下岩石圈地幔也表现为脆性性质,具有典型的“三明治”结构。此外,岩石圈强度也具有横向变化的特征,隆起区强度大于坳陷区强度;从南往北,强度依次降低,塔北隆起南部强度最大,库车坳陷强度最小。塔里木北缘地区岩石圈拉张背景下强度为4.77×1012~5.03×1013N/m,挤压背景下为6.5×1012~9.40×1013N/m,其脆-韧性转换深度在20~33km之间。塔里木北缘的岩石圈较冷且强度较大,岩石圈表现为刚性并以整体变形为主。该区地震活动性研究也表明了这一整体变形的地球动力学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852 / 86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前陆盆地地温梯度分布特征 [J].
王良书 ;
李成 ;
刘绍文 ;
李华 ;
徐鸣洁 ;
王勤 ;
葛锐 ;
贾承造 ;
魏国齐 .
地球物理学报, 2003, (03) :403-407
[2]   华北岩石圈三维流变结构的一种初步模型 [J].
臧绍先 ;
李昶 ;
宁杰远 ;
魏荣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7) :588-597
[3]   中国西北部盆地岩石热导率和生热率特征 [J].
邱楠生 .
地质科学, 2002, (02) :196-206
[4]   中国大陆地震震源深度及其构造含义 [J].
张国民 ;
李丽 ;
马宏生 ;
汪素云 ;
张晓东 .
科学通报, 2002, (09) :663-668+721
[5]   渤海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J].
王良书 ;
刘绍文 ;
肖卫勇 ;
李成 ;
李华 ;
郭随平 ;
刘波 ;
罗毓晖 ;
蔡东升 .
科学通报, 2002, (02) :151-155
[6]   华北地区岩石圈热结构的研究 [J].
臧绍先 ;
刘永刚 ;
宁杰远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1) :56-66
[7]  
中国东、西部两类盆地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J]. 王良书,李成,刘福田,李华,卢华复.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0(S1)
[8]   南海北部陆缘岩石圈热-流变结构 [J].
施小斌 ;
周蒂 ;
张毅祥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0, (15) :1660-1665
[9]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深部地热特征 [J].
张健 ;
汪集旸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0, (10) :1095-1100
[10]   塔里木盆地热演化 [J].
李成 ;
王良书 ;
郭随平 ;
施小斌 .
石油学报, 2000, (03) :13-1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