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在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比较

被引:10
作者
曾小雁
贺婕
苏微微
肖丽萍
穆斌
何晓丹
佟翠梅
机构
[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
关键词
脑梗死; 体感诱发电位; 中长潜伏期; 短潜伏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MLSEP)与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在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于入院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MLSEP和SLSEP检测,并与格拉斯哥(GC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预后评估的相关性进行评价,同时选择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其进行MLSEP和SLSEP检查。结果入院后8例患者患侧波形消失(14.8%),健侧正常。MLSEP检测发现N35、P45和N60峰潜伏期均明显延长,且患侧明显高于健侧和对照组,而健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SLSEP检测患侧与健侧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MLSEP检测发现患侧仍明显高于健侧(P<0.05)。患者的GCS、MBI和NIHSS评分均呈现明显变化(P<0.05),患者预后呈好转趋势。N20和N60峰潜伏期与治疗前后GCS、MBI和NIHSS评分均相关(P<0.05),且以N60相关性最大。结论脑梗死患者患侧MLSEP峰潜伏期明显延长,潜伏期与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相关,且以N60波的异常表现及相关性最为明显,可将MLSEP和SLSEP联合应用以提高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下肢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早期死亡预测价值[J]. 郑伟城,潘速跃,林正豪,吴永明,姬仲,刘丽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05)
[2]   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 [J].
刘慧华 ;
燕铁斌 ;
刘非 ;
陈月桂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9, 24 (09) :793-796
[3]  
Parameters and Grading of Evoked Potentials: Prediction of Unfavorable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Stroke[J] . Ying Ying Su,Shu Ying Xiao,Walter F. Haupt,Yan Zhang,Hong Zhao,Ying Pang,Lin Wang,Jian Ping Ding,Jing Wei Zhao. &nbsp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 2010 (1)
[4]  
体感诱发电位在脑卒中患者功能及预后中的预测价值[D]. 刘付星.昆明医科大学 2013
[5]   Prediction of poor outcome within the first 3 days of postanoxic coma [J].
Zandbergen, EGJ ;
Hijdra, A ;
Koelman, JHTM ;
Hart, AAM ;
Vos, PE ;
Verbeek, MM ;
de Haan, RJ .
NEUROLOGY, 2006, 66 (01) :62-68
[6]  
An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J] . G. Bryan Young,Gordon Doig,Aldo Ragazzoni. &nbspNeurocritical Care . 2005 (2)
[7]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体感诱发电位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J].
李毅 ;
张平 ;
任光阳 ;
犹春跃 ;
焦松 .
中华创伤杂志, 2013, 29 (05) :451-453
[8]   镇静深度对正中神经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J].
夏江玲 ;
齐宗华 ;
高洁 ;
褚海辰 ;
王世端 ;
王桂娥 .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1, 27 (02) :145-147
[9]   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预测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 [J].
张艳 ;
宿英英 ;
肖淑英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1, (01)
[10]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早期预测脑卒中预后的价值 [J].
张巧俊 ;
向莉 ;
颜虹 ;
万婷玉 ;
袁海峰 ;
赵英贤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