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生抑郁情绪与自动思维、人格特征关系的研究

被引:24
作者
汪涛 [1 ]
王乃文 [2 ]
胡鸿群 [2 ]
冯正直 [1 ]
刘云波 [1 ]
机构
[1] 第三军医大学护理系心理学教研室
[2] 空军后勤部卫生处
关键词
抑郁; 自动思维; 人格特征; 医科大学生;
D O I
10.16016/j.1000-5404.2007.05.027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目的探讨自动思维、人格特征与医科大学生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自动思维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440名医科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27.5%医科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②抑郁组自动思维、N、P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抑郁组,E、L维度得分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1);不同性格特征个体的抑郁、自动思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③抑郁与自动思维、N、P呈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自动思维、N维度对抑郁的预测力为20.4%。结论负性自动思维、神经质的人格特征在应激事件和抑郁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内向情绪不稳定型人格特征是导致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易感人格。
引用
收藏
页码:442 / 44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医科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 [J].
翟德春 ;
潘秀丹 ;
李慧英 ;
牟均 ;
周旭松 .
中国公共卫生, 2005, (04) :12-13
[2]   生活事件、负性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 [J].
张月娟 ;
阎克乐 ;
王进礼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01) :96-99
[3]   自动思维及归因方式对抑郁症作用的多因素分析 [J].
郭文斌 ;
姚树桥 ;
黄敏儿 ;
吴大兴 .
心理科学, 2005, (02) :392-394+387
[4]   大学生抑郁情绪及相关因素的初探 [J].
刘宇宁 ;
金月兰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1, (03) :208-209
[5]   济宁医学院学生精神抑郁症现状调查 [J].
杜召云 ;
仲伟法 ;
祖久胜 .
中国学校卫生, 2000, (05) :345-347
[6]   艾森克人格问卷的项目分析 [J].
陈仲庚 .
心理学报, 1983, (02) :211-218
[7]  
心理障碍临床手册[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美)DavidH.Barlow主编, 2004
[8]  
Cognitive vulnerability to depression: A dual process model[J] . Christopher G. Beevers.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 2005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