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南强筋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稳定性差异及地域和气候因子效应

被引:8
作者
姚艳荣
贾秀领
马瑞崑
张全国
冯延茹
胡阿丽
机构
[1]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强筋小麦; 品质稳定性; 气候因子; 地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通过多年多地试验研究了河北省中南部优质强筋小麦的品质特点、品质性状稳定性及地域和气候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和稳定时间均达到强筋麦标准,吸水率和湿面筋部分达标,而沉降值均偏低。地点间品质性状稳定性顺序是吸水率>蛋白质含量>湿面筋>沉降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不同品种不同品质性状的稳定性有很大差异,以藁9415是品质性状和品质稳定性较好。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随纬度降低而降低,沉降值、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则相反。说明河北南部较中部更适宜强筋小麦种植。开花至成熟期间平均最高气温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正相关,与蛋白质,沉降值、湿面筋负相关;日照时数和蛋白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负相关;降水量与沉降值显著正相关。因此,灌浆期相对较低气温、较短日照时数和较多降水有利于品质性状的综合提高。沉降值和稳定时间是改善强筋小麦品质的主要限制性状,是育种和栽培上应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北方专用小麦.[M].孙宝启等主编;.气象出版社.2004,
[2]   生态环境变异对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J].
雷振生 ;
吴政卿 ;
田云峰 ;
罗鹏 ;
杨会民 ;
刘媛媛 ;
白由路 ;
孙克刚 .
华北农学报, 2005, (03) :1-4
[3]   小麦几个品质指标的环境稳定性比较 [J].
孙家柱 ;
尤明山 ;
李保云 ;
郭仁峻 ;
尹峻玉 ;
田立平 ;
苏青 ;
刘广田 ;
不详 .
华北农学报 , 2005, (02) :53-58
[4]   栽培措施和环境因素对强筋小麦品质的影响 [J].
李静宇 ;
张定一 .
山西农业科学, 2005, (01) :26-29
[5]   土壤不同营养状况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赵淑章 ;
季书勤 ;
王绍中 ;
吕凤荣 .
华北农学报, 2004, (04) :81-83
[6]   小麦品质的麦谷蛋白亚基评定标准研究 [J].
宋建民 ;
吴祥云 ;
刘建军 ;
刘爱峰 ;
赵振东 ;
刘广田 .
作物学报, 2003, (06) :829-834
[7]   小麦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 [J].
吕惠珠 ;
韩建林 ;
位国臣 ;
苑振戈 .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2, (04) :267-269
[8]   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 [J].
赵虹 ;
王西成 ;
李铁庄 ;
汤其林 ;
田云峰 ;
吕凤荣 ;
苗玉芳 .
华北农学报, 2000, (03) :126-131
[9]   优质小麦品质性状的环境变异研究 [J].
杨学举 ;
周进宝 ;
万永红 ;
不详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0, (03) :21-24
[10]   主要生态因素对小麦营养品质及烘烤品质的影响 [J].
田志会 ;
孙彦 ;
郭玉琴 .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0, (02) :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