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动力问题——基于TFPG视角的分析

被引:6
作者
张德荣
朱翔宇
机构
[1]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长动力; TFPG三因素; 市场化改革;
D O I
10.13858/j.cnki.cn32-1312/c.2013.02.031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从"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分析切入,在丹尼森理论的基础上,将"TFPG三因素"与一国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阶段性动力相联系。用TFPG框架梳理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动力,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是市场化改革停滞的后果,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实现生产率的提高,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10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转型陷阱”? [J].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组 ;
孙立平 .
开放时代, 2012, (03) :125-145
[2]   中等收入陷阱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J].
赵净 .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 (01) :97-100
[3]   “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经验与针对性 [J].
蔡昉 .
经济学动态, 2011, (12) :4-9
[4]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解释:1979—2009年 [J].
赵志耘 ;
杨朝峰 .
财经问题研究, 2011, (09) :3-12
[5]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 [J].
郑秉文 .
中国人口科学, 2011, (01) :2-15+111
[6]   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 [J].
刘伟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1, 12 (01) :4-11
[7]   行业间不平等:日益重要的城镇收入差距成因——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 [J].
陈钊 ;
万广华 ;
陆铭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3) :65-76+221
[8]   谁进入了高收入行业?——关系、户籍与生产率的作用 [J].
陈钊 ;
陆铭 ;
佐藤宏 .
经济研究, 2009, 44 (10) :121-132
[9]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 [J].
王小鲁 ;
樊纲 ;
刘鹏 .
经济研究, 2009, 44 (01) :4-16
[10]   集聚、多样性和地区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 [J].
张卉 ;
詹宇波 ;
周凯 .
世界经济文汇, 2007, (03) :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