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利用方式对东北羊草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朱瑞芬
唐凤兰
张月学
刘杰琳
刘凤岐
陈积山
机构
[1] 黑龙江省农科院草业研究所
关键词
羊草草地; 刈割和放牧; 微生物数量; 生物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S543.9 [];
学科分类号
0713 ; 090503 ; 0909 ;
摘要
不同利用方式下(刈割和放牧),比较了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及群落结构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在不同利用方式下表现为:刈割草地>放牧草地,在不同植物群落中表现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群落。无论在刈割还是放牧区,真菌的分布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细菌的分布为:杂类草群落>羊草群落>碱茅群落;放线菌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土壤微生物随土层垂直递减分布,在土层0~15cm土壤微生物分布最多。3类微生物中,细菌数量最大,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只在刈割方式下羊草群落(sp1)和碱茅群落(sp2)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其余相关性均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842 / 84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手册[M]. 农业出版社 , 许光辉, 1986
[12]  
土壤微生物学导论[M]. 科学出版社[美]亚历山大(M·Alexander), 1983
[13]   Studies on the microbial populations of the rhizosphere of big sagebrush (Artemisia tridentata) [J].
Basil, AJ ;
Strap, JL ;
Knotek-Smith, HM ;
Crawford, DL .
JOURN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 2004, 31 (06) :278-288
[14]  
Grazing pressure and soil carbon, microbial biomass and enzyme activities in semi-arid northeastern Australia[J] . J.A. Holt.Applied Soil Ecology . 1997 (2)
[15]  
Synergistic effects of grassland plant species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and activity: implications for ecosystem-level effects of enriched plant diversity .2 Wardle D A,Nicholson K S. Functional Ecology . 1996
[16]   秦岭落叶松林土壤真菌种群及其生态特性研究 [J].
姚拓 ;
杨俊秀 ;
景耀 ;
吴重华 .
生态学杂志, 1998, (04) :3-5
[17]   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物量 [J].
郭继勋 ;
祝廷成 .
生态学报, 1997, (01) :80-84
[18]   人为因素对草原土壤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的影响 [J].
赵吉,刘萍,邵玉琴,李志伟,廖仰南 .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4) :568-572
[19]   新疆平原荒漠盐渍草地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的研究 [J].
罗明,邱沃 .
中国草地, 1995, (05) :29-33
[20]   川西北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区系研究 [J].
刘世贵,葛绍荣,龙章富 .
草业学报, 1994, (04) :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