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持久收入比研究

被引:27
作者
范超 [1 ,2 ]
王雪琪 [2 ]
机构
[1] 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
[2]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持久收入假说; 房价收入比; 状态空间模型;
D O I
10.19343/j.cnki.11-1302/c.2016.08.012
中图分类号
F299.23 [城市经济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摘要
房价收入比是反映居民购房可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更真实准确反映我国居民长期承受的购房负担,本文基于持久收入假说,利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数据,建立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出持久收入意义下的房价收入比,通过情景分析确定其合理上限,并分析主要特征。研究表明:1我国房价-持久收入比的合理上限为7.6,有28个城市已超过该上限,其中,北京最高,达到14.9;2城市越发达,房价-持久收入比越高,居民需要承受的购房压力越大,且在时间趋势上,一线与二三线城市间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3在地理分布上,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大中城市的房价-持久收入比呈现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4相比于根据可支配收入测算的房价收入比,房价-持久收入比与其约有10%的差异。当前我国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继续限制房价,减轻居民购房负担。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房屋价格与收入基本面关系研究 [J].
李斌 ;
赵秀娟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3, (12) :3120-3126
[2]   我国城市住房市场泡沫水平的度量 [J].
吕江林 .
经济研究, 2010, 45 (06) :28-41
[3]   房价收入比影响因素分析 [J].
薛莉苇 ;
赵晓军 ;
许健 .
浙江社会科学, 2010, (03) :17-20+126
[4]   中国各地区房价收入比研究 [J].
徐泽民 ;
隋云鹏 .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9, (06) :65-68
[5]   我国房价收入比的变动趋势与区域差异 [J].
陈杰 .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9, (06) :30-31
[7]  
Housing, consumption and asset pricing[J] . Monika Piazzesi,Martin Schneider,Selale Tuzel.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2006 (3)
[8]  
The Time-Series Behavior of House Prices: A Transatlantic Divide?[J] . Geoffrey Meen.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 . 20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