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发过程看网络语符的本质

被引:3
作者
雷蔚真
曹小杰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集体记忆; 民间话语; 权力解构; 社会事件; 网络语符;
D O I
10.13495/j.cnki.cjjc.2009.12.002
中图分类号
H0 [语言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近年来,许多社会事件被互联网所传播、扩散与放大,与之对应的网络语符也逐渐增多。关于这一现象的既有研究大都从语言符号学出发,对网络语符进行特征研究或分类总结。而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考查近年热点事件型网络语符的生发过程。研究发现:正是网民在互联网语境下累积的自组织行为,导致了网络语符的生发与传播扩散,其中转型社会中频发的社会事件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网络语符体现的是官民话语的博弈,本质上隶属于自下而上的民间话语体系。本研究对网络语符的研究是一种视野上的补充。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2]   隐喻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J].
蒋国学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 (02) :59-62
[3]  
中国新闻业发展现状与趋势[M]. 经济日报出版社 , 郑保卫, 2008
[4]  
弱者的武器[M]. 译林出版社 , (美) 斯科特 (Scott, 2007
[5]  
图绘意识形态[M]. 南京大学出版社[斯洛文]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Zizek), 2002
[6]  
巴赫金——对话与狂欢[M]. 河北教育出版社 , (日)北冈诚司著, 2002
[7]  
自组织方法论研究[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吴彤著, 2001
[8]  
巴赫金全集[M]. 河北教育出版社 , (苏)巴赫金(М.М.Бахтин)著, 1998
[9]  
The Internet and Memetics .2 Marshall,G.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 cybernetique . 1998
[10]  
For a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ign .2 Baudrillard J. Telos Press .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