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被引:9
作者
蒋国学
机构
[1]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五系河南洛阳
关键词
隐喻; 语言符号; 任意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05 [写作学与修辞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语言符号具有层级性,位于第二层级的语言符号具有可论证性。隐喻作为赋予事物意义的符号行为,发生在语言符号系统的第二层级上。因为隐喻在语言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导致了语言的词义体系和词汇体系中存在大量的石化隐喻。因此,大量的语言符号是可论证的,不具备任意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语言符号:任意性还是象似性——“语言符号象似说”的几个问题 [J].
鲁苓 .
山东外语教学, 2001, (02) :39-41
[2]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是否成立?——与王寅教授商榷 [J].
郭鸿 .
外语研究, 2001, (01) :43-47+54
[3]   词义类扩的相貌知觉倾向 [J].
马清华 .
语文研究, 1999, (02) :9-13
[4]   隐喻扩展与义项建立 [J].
毛永波 .
语文建设, 1999, (01) :28-32
[5]   隐喻──认知与阐释 [J].
彭文钊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 (01) :41-45
[6]   认知的发展与隐喻 [J].
赵艳芳 .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 (10) :8-10+57
[7]   语言·认知·隐喻 [J].
胡壮麟 .
现代外语, 1997, (04) :52+51+53-59
[8]   隐喻的认知基础 [J].
赵艳芳 .
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1994, (02)
[9]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可论证性 [J].
石安石 .
语文研究, 1989, (04) :1-8
[10]   “通感”与语义演变规律——国外研究成果介绍 [J].
於宁 .
当代修辞学, 1989, (06)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