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过程中的土壤水分效应

被引:34
作者
杜峰
山仑
梁宗锁
谭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杨凌
关键词
恢复生态; 土壤水分; 多元分析; 撂荒演替; 黄土丘陵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根据陕北黄土丘陵区17块不同撂荒年限样地土壤水分的普查和10块样地土壤水分的定位测定,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法研究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的变化和各植被、土壤因子对土壤水分的作用效应:①农田撂荒后,随着植被的恢复,因群落生物量、植被盖度和土壤有机质等这些对土壤水分有直接作用因子的变化,而间接表现为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土壤含水量越来越低,而土壤水分的波动却越来越大;②用地形因子(包括坡度、坡向和海拔)、土壤因子(地表土壤容重和有机质含量)和植被因子(地上生物量和植被盖度)可以较好地对土壤水分做出多元拟合,影响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和根系层水分波动的主导因子是植被盖度,而影响深层土壤水分波动的主导因子是地上生物量;③土壤水分两次测定期间深层储水量差值与累积降雨量成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水分测定下边界存在上渗与下渗运动,而且储水量差值多数为正值,说明是以下渗为主。因此O根据土壤水分来估算群落蒸散时会有正的系统误差。为此论文将深层储水量差值作为补偿调节因子自变量,以提高多元拟合精度。拟合结果说明群落蒸散可由群落生物量、群落盖度、坡度、坡向和土壤表层容重或坚实度来估计。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影响群落蒸散的最大因子是群落蒸腾,其次是植被盖度。
引用
收藏
页码:669 / 67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RESOURCE PARTITIONING BETWEEN SHRUBS AND GRASSES IN THE PATAGONIAN STEPPE [J].
SALA, OE ;
GOLLUSCIO, RA ;
LAUENROTH, WK ;
SORIANO, A .
OECOLOGIA, 1989, 81 (04) :501-505
[2]  
Plant strategies and vegetation processes. Grime J P. . 1979
[3]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植被建设的土壤水文效应 [J].
王国梁 ;
刘国彬 ;
常欣 ;
许明祥 .
自然资源学报, 2002, (03) :339-344
[4]   森林植被恢复的理论和实践:用乡土树种重建当地森林——宫胁森林重建法介绍 [J].
王仁卿 ;
藤原一绘 ;
尤海梅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2, (S1) :133-139
[5]   黄土高原土壤水分与水土保持措施相互作用 [J].
穆兴民 .
农业工程学报, 2000, (02) :41-45
[6]   黄土高原荒坡与林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 [J].
孙长忠 ;
黄宝龙 ;
刘淑明 ;
陈海滨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4) :523-526
[7]  
Re- source partitioning between shrubs and grasses in the Patagonian steppe. Sala O E,,Golluseio R A,W K Lauenroth,et al. Oecologia . 1989
[8]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J].
穆兴民 ;
陈霁伟 ;
不详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 1999, (04) :39-44
[9]   黄土高原人工林草地“土壤干层”问题初探 [J].
侯庆春 ;
韩蕊莲 ;
韩仕锋 .
中国水土保持, 1999, (05) :13-16
[10]   黄土高原人工植被与其水分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研究 [J].
孙长忠 ;
黄宝龙 ;
陈海滨 ;
刘增文 ;
温仲明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8, (03)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