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者”到“主体”——一项关于犯罪人自我归因的实证研究

被引:8
作者
郭星华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犯罪; 归因; 主体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7 [犯罪学];
学科分类号
0306 ; 030605 ;
摘要
运用在东北某监狱的实地调查资料,对犯罪人的犯罪自我归因进行的研究表明:犯罪人的自我归因可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两种,作出外部归因的多于内部归因。在作出外部归因时,犯罪人强调的是受害人的人格特征以及社会环境;作出内部归因时,犯罪人主要是将犯罪原因归结为自身的人格特征。犯罪人在对自己的犯罪原因进行归因时,是倾向于作出内部归因还是外部归因,与他们是否关心村委会工作、与邻居的交往、与受害者的关系、受教育程度和法律意识相关。对犯罪人的自我归因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改造犯罪人的效果有积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