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岗岩和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及其勘探潜力

被引:48
作者
潘建国 [1 ]
郝芳 [1 ]
张虎权 [2 ]
卫平生 [2 ]
张景廉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关键词
花岗岩; 火山岩; 油气藏; 油气倒灌; 地幔柱; 中地壳; 勘探潜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花岗岩油气藏和火山岩油气藏不断被发现,其油气来源和成藏模式也备受关注,近代研究表明,花岗岩和火山岩中有大量的烃可成为油气藏的物质基础。通过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的研究否定了油气倒灌成藏的模式,认为油和气只能是向上垂直运移或侧向运移。通过研究花岗岩和火山岩油气藏的形成模式,指出大火成岩省、地幔柱与油气的关系表明盆地中地壳的低速—高导层可能是油气的主要来源,而花岗岩、火山岩的风化壳是油气成藏的最佳储集层,断裂则是其最主要的运移通道,花岗岩和火山岩油气藏将是未来勘探的重要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380 / 38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1]  
大火成岩省、地幔柱与油气的关系[A]. 卫平生,张景廉,张虎权.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 2006
[12]   也谈威远气田的气源——与戴金星院士商榷 [J].
张虎权 ;
卫平生 ;
张景廉 .
天然气工业, 2005, (07) :4-7+12
[13]   渤海湾盆地“中石油”探区勘探形势与前景分析 [J].
赵政璋 ;
杜金虎 ;
牛嘉玉 ;
冯有良 ;
方杰 .
中国石油勘探, 2005, (03) :1-7+69
[14]   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J].
刘光鼎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 (01) :1-3
[15]   “峨眉地裂运动”对扬子古板块和塔里木古板块的离散作用及其地学意义 [J].
罗志立 ;
雍自权 ;
刘树根 ;
赵锡奎 ;
孙玮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1) :1-7
[16]   论中地壳及其地质意义 [J].
张景廉 ;
于均民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1) :90-94
[17]   深源花岗岩中的碳氢化合物 [J].
曾贻善 ;
刘家齐 .
地球化学, 2001, (05) :445-449
[18]   中国含油气盆地的多种生烃机制 [J].
郭占谦 ;
杨兴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50-52+64
[19]   花岗伟晶岩石英流体包裹体中的短链羧酸 [J].
曾贻善 ;
刘家齐 .
地球化学, 2000, (01) :77-80
[20]   中国一些含油气盆地深部地壳结构特征与油气田关系的探讨 [J].
张景廉 ;
卫平生 ;
郭彦如 ;
王新民 ;
吕锡敏 ;
张正刚 ;
赵应成 ;
马龙 ;
曹正林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8, (05) :2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