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田固碳减排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对策

被引:25
作者
唐海明 [1 ,2 ]
汤文光 [1 ,2 ]
肖小平 [1 ,2 ]
杨光立 [1 ]
机构
[1]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2] 湖南省农业环境研究中心
关键词
固碳减排; 种植制度; 耕作措施; 土壤碳汇效应; 温室气体排放;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0.07.022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田固碳减排的动态变化日益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它对于正确评价农业产业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采取农业分区的方法,将我国划分为4个不同的农业区,并从区域植被覆盖、地理气候、品种、土壤性质、种植制度和施肥情况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各区域农田固碳减排的基本现状。通过对我国农田固碳减排的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系统阐述,探明了耕作措施、水田种植面积、秸秆还田、施肥情况、轮作制度、土地利用方式和农田生态系统等是影响我国农田固碳减排的主要关键因素。同时,针对目前我国农田固碳减排的基本状况,提出了适合我国农田固碳减排的主要对策。文章认为,应从加强农田碳循环和土壤碳汇效应、合理调整农田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农田管理技术体系创新、加强农田生物固碳减排技术研究和注重降低农业生产温室气体的排放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从而进一步增强农田的土壤固碳能力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我国农田固碳减排的最终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755 / 17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田间管理对华北平原冬小麦产量土壤碳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J].
万运帆 ;
李玉娥 ;
高清竹 ;
秦晓波 ;
林而达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2) :2495-2500
[2]   保护性耕作下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分析——基于中国农业生态系统长期试验资料 [J].
王成己 ;
潘根兴 ;
田有国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2) :2464-2475
[3]   洞庭湖地区长期施肥条件下双季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及收益评估 [J].
彭华 ;
纪雄辉 ;
刘昭兵 ;
石丽红 ;
田发祥 ;
李洪顺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2) :2526-2532
[4]   红壤丘陵双季稻稻田农田生态系统不同施肥下碳汇效应及收益评估 [J].
李洁静 ;
潘根兴 ;
李恋卿 ;
张旭辉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12) :2520-2525
[5]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其演变与应对气候变化 [J].
潘根兴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05) :282-289
[6]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动态变化的影响 [J].
袁颖红 ;
李辉信 ;
黄欠如 ;
胡锋 ;
潘根兴 ;
樊后保 .
土壤, 2008, (02) :237-242
[7]   中国农田管理土壤碳汇估算 [J].
金琳 ;
李玉娥 ;
高清竹 ;
刘运通 ;
万运帆 ;
秦晓波 ;
石锋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03) :734-743
[8]   中国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和潜力 [J].
韩冰 ;
王效科 ;
逯非 ;
段晓男 ;
欧阳志云 .
生态学报, 2008, (02) :612-619
[9]   基于长期试验资料对中国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的估算 [J].
吴乐知 ;
蔡祖聪 .
生态环境, 2007, (06) :1768-1774
[10]   不同施肥对水稻土作物碳同化与土壤碳固定的影响——以太湖地区黄泥土肥料长期试验为例 [J].
潘根兴 ;
周萍 ;
张旭辉 ;
李恋卿 ;
郑聚锋 ;
邱多生 ;
储秋华 .
生态学报, 2006, (11) :3704-3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