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东北部中生界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86
作者
邵磊 [1 ]
尤洪庆 [1 ]
郝沪军 [2 ]
吴国瑄 [1 ]
乔培军 [1 ]
雷永昌 [2 ]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关键词
南海; 海相; 沉积岩; 中生界; 沉积环境;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7.02.004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南海东北部潮汕坳陷发现中—晚侏罗世到白垩纪的海相中生代地层,由泥岩、砂岩、放射虫硅质岩夹鲕粒灰岩及火山岩构成。岩石组合及沉积特征反映出,从中—晚侏罗世到白垩纪沉积水深经历了由浅到深,然后又转为陆地的一个完整旋回,沉积环境则经历了由滨浅海相到深海相,又到滨海过渡相和陆相河湖体系的演变过程,在深海相与滨海陆地过渡相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环境突变,为沉积环境缺失所致。与深海相放射虫硅质岩相伴,则夹有玄武岩(细碧岩)层。沉积反应的气候条件从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温暖湿润气候环境过渡到晚白垩世的炎热干旱气候环境。这套海相中生代地层的存在对解释南海北部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以及古特提斯洋和太平洋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6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南海及其围区中生代岩相古地理和构造演化 [J].
周蒂 ;
孙珍 ;
陈汉宗 ;
丘元禧 .
地学前缘, 2005, (03) :204-218
[2]   珠江口盆地东部海相中生界识别及分布 [J].
郝沪军 ;
汪瑞良 ;
张向涛 ;
薛怀艳 ;
陈照光 .
中国海上油气, 2004, (02) :13-17
[3]   南海东北部中晚中生代构造、古地理背景及油气远景分析 [J].
杨静 ;
冯晓杰 ;
范迎风 ;
朱淑芬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 (02) :12-15+26
[4]   潮汕坳陷地震资料的改善及中生界构造的新发现 [J].
陈隽 ;
郝沪军 ;
林鹤鸣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 (04) :54-61
[5]   潮汕坳陷中生界——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J].
郝沪军 ;
林鹤鸣 ;
杨梦雄 ;
薛怀艳 ;
陈隽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3) :2-8
[6]   南海东北部中生代海相地层的分布及其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J].
王平 ;
夏戡原 ;
黄慈流 .
热带海洋, 2000, (04) :28-35
[7]   南海中生代特提斯期沉积盆地的发现与找寻中生代含油气盆地的前景 [J].
夏戡原 ;
黄慈流 .
地学前缘, 2000, (03) :227-238
[8]   珠江口盆地东部中生代凹陷地质特征 [J].
苏乃容 ;
曾麟 ;
李平鲁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5, (04) :6-14
[9]   南海北部陆缘东部中生代沉积的地震反射特征 [J].
姚伯初,曾维军,陈艺中,张锡林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5, (01) :81-90
[10]   南海北部陆缘东部的地壳结构 [J].
姚伯初,曾维军,陈艺中,张锡林 .
地球物理学报, 199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