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次强对流天气潜势、触发与演变分析

被引:16
作者
吕晓娜 [1 ,2 ]
机构
[1] 河南省农业气象保障与应用技术重点开发实验室
[2] 河南省气象台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暖云层厚度; 湿球温度0℃层高度; 地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 [概况分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业务中可及时获取的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雷达、自动站等资料,结合地形情况从产生强对流天气的四个要素出发,对2013年7月31日夜出现在豫西山区、豫北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受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地面东南风、大气晴空辐射和逆温"干暖盖"的共同作用,31日白天不稳定能量迅速集聚。夜间,华北冷涡后干冷空气东移南下,豫西、豫北大气层结不稳定度加强。(2)干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在地面上表现为弱冷锋、干线和中尺度辐合线,触发雷暴在关中盆地生成或发展。(3)关中盆地至豫西、豫北的特殊地形配合一定的流场,使得该区易形成三个辐合区,对流在辐合区附近形成或发展。除高空引导气流外,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对云团移动有很好的指示作用。(4)湿球0℃层高度与冰雹关系较为紧密。
引用
收藏
页码:195 / 20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 [1] 弱天气系统强迫下黄土高原强对流云的初生及演变
    潘留杰
    张宏芳
    侯建忠
    袁小林
    [J]. 高原气象, 2015, 34 (04) : 982 - 990
  • [2] 关于冰雹的融化层高度
    俞小鼎
    [J]. 气象, 2014, 40 (06) : 649 - 654
  • [3] 利用静止气象卫星监测初生对流的研究进展
    覃丹宇
    方宗义
    [J]. 气象, 2014, 40 (01) : 7 - 17
  • [4] 基于流型识别和物理量要素分析河南强对流天气特征
    张一平
    吴蓁
    苏爱芳
    徐文明
    梁俊平
    李周
    [J]. 高原气象, 2013, 32 (05) : 1492 - 1502
  • [5] 雷暴大风环境特征及其对风暴结构影响的对比研究
    王秀明
    周小刚
    俞小鼎
    [J]. 气象学报, 2013, 71 (05) : 839 - 852
  • [6]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二)极端性降水成因初探及思考
    孙军
    谌芸
    杨舒楠
    代刊
    陈涛
    姚蓉
    徐珺
    [J]. 气象, 2012, 38 (10) : 1267 - 1277
  • [7] 我国强对流天气监测和预报业务
    毛冬艳
    [J]. 气象科技进展, 2012, (05) : 22 - 28
  • [8] 珠三角地区前汛期强对流潜势预报方法研究
    庞古乾
    伍志方
    叶爱芬
    刘运策
    李怀宇
    孙广凤
    [J]. 热带气象学报, 2012, 28 (04) : 564 - 568
  • [9] 强对流天气分析与预报中的若干基本问题
    孙继松
    陶祖钰
    [J]. 气象, 2012, 38 (02) : 164 - 173
  • [10] 不同类型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研究
    郑媛媛
    姚晨
    郝莹
    张雪晨
    [J]. 气象, 2011, 37 (07) : 795 - 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