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太谷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Tal选育小麦新品种初报

被引:3
作者
蒋国粱
吴兆苏
陈兆夏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品种研究室
关键词
小麦育种太谷核不育性轮回选择新种质;
D O I
10.16590/j.cnki.1001-4705.1991.03.05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太谷雄性不育基因Tal,是小麦遗传改良极为有用的工具,利用它特别适于多亲本聚合杂交和轮回选择育种。经过几年的研究,已初步育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优良新品种和新种质。通过抗赤霉病基因库建拓育成了长江8809、长江8863、TFSL037、长江8807、长江8810、长江8862等,产量比对照扬麦5号增产或相当,抗赤、抗锈性明显优于扬麦5号,对赤霉病抗扩展性达抗病(R)级,大多对白粉病、纹枯病及湿害还兼具较好抗耐性,株高80~90cm,抗性与丰产,矮秆结合较好。经复合杂交育成的长江8877(红壳)和长江8877(白壳)平均亩产400公斤左右,比扬麦5号增产100公斤左右,籽粒白皮,容重较高。通过简单杂交育成的长江8802、长江8853和长江8897,各具特异优良性状。长江8802白皮抗穗发芽,长江8853早熟优质,长江8897特早熟大穗大粒,品质好。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轮回选择效果的初步研究 [J].
蒋国梁 ;
陈兆夏 ;
吴兆苏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1, (02) :6-11
[2]   太谷核不育小麦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J].
邓景扬 .
中国农业科学, 1990, (03) :7-10
[3]   小麦抗赤霉病基因库的建拓 [J].
吴兆苏 ;
沈秋泉 ;
陆维忠 ;
杨赞林 .
作物学报, 1984, (02) :73-80
[4]   显性雄性不育核基因Ta1在小麦育种上的价值与主要利用途径 [J].
邓景扬 ;
纪凤高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83, (04) :6-11
[5]   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与利用——太谷不育小麦鉴定总结 [J].
邓景扬 ;
高忠丽 .
作物学报, 1980, (02) :85-98
[6]  
小麦育种学[M]. 农业出版社 , 吴兆苏编著,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