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芽奇兰茶做青过程的品质化学分析

被引:9
作者
郭玉琼
詹梓金
金心怡
郭雅玲
赖钟雄
机构
[1]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2]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福建福州
[3] 福建福州
关键词
白芽奇兰茶; 做青工艺; 品质化学;
D O I
10.13836/j.jjau.2003030
中图分类号
TS272 [茶];
学科分类号
090203 ;
摘要
试验采用高香优质乌龙茶品种———白芽奇兰茶 ,以同批采摘的鲜叶为材料 ,设定两种环境即人工环境(控温、控湿 )和自然环境进行做青 ,每个阶段取样固定。分析做青过程不同阶段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组分、茶黄素 (TF)、茶红素 (TR)及茶褐素 (TB)含量、氨基酸总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结合毛茶感官审评 ,探讨人工环境对做青过程品质形成的作用。在两种环境中 ,做青过程水浸出物、茶多酚、TF、TB及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儿茶素组分变化较复杂 ,含量亦呈下降趋势 ,以L -EGC、L -EGCG和L -ECG 3种儿茶素下降幅度最大 ;D ,L -GC在加工前期和后期出现含量上升趋势 ;TR含量表现先增后减 ;氨基酸总量趋向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特点。人工环境做青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及氨基酸含量下降速率比自然环境的慢 ;而TF、TR和TB及可溶性糖含量相对较自然环境的低 ,表明人工环境较有利于主要滋味物质的保留。毛茶感官审评结果亦认为人工环境的滋味较自然环境的浓爽、清纯。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2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乌龙茶微域制茶环境与品质 [J].
刘用敏 .
福建茶叶, 1991, (02) :30-35
[2]   乌龙茶做青过程主要生化变化与成茶品质关系的研究 1.水浸出物、茶多酚、茶黄素的变化与成茶品质关系 [J].
李元钦 .
茶叶科学简报, 1990, (02) :39-41
[3]   乌龙茶色泽形成机理的研究 [J].
张杰 ;
朱光明 ;
施兆鹏 .
福建茶叶, 1989, (03) :23-39
[4]   乌龙茶初制过程的三素变化初探 [J].
林学诗 ;
李元钦 .
茶叶科学简报, 1989, (02) :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