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治理:信访制度运行的困境及其根源

被引:45
作者
于建嵘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
关键词
信访制度; 机会治理; 集权体制; 压力体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8 [信访工作];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当前,我国信访制度的运作呈现出非制度化、非程序性、非规则化等机会主义特征,政府的信访治理、访民正义的诉求与中央的考核评价都嵌套在这一逻辑中。机会治理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当代中国政治的运行,从中央到基层贯穿着只讲结果不问过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治理逻辑;二是治理的规范化程度低,治理主体采取各种机会主义的手段争取自身利益最大化,导致治理结果不均等,难以形成稳定的社会政治预期。在实践中,它表现为中央、地方和访民三方的机会主义逻辑,其根源是集权体制与压力逻辑。破除信访治理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必须摆脱信访制度运行中的泛政治化特征,实现权力运行的制度化与信访治理的现代化,从现实路径来讲,应剥离信访制度的功能,回归法治轨道。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作为总体性社会事实的农村社会上访研究 [J].
郭伟和 .
思想战线, 2014, 40 (03) :50-58
[2]   国家政权建设与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形成及演变 [J].
冯仕政 .
社会学研究, 2012, 27 (04) :25-47+242
[3]   “表演型上访”:作为弱者的上访人的“武器” [J].
尹利民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43 (01) :18-24
[4]   中国弱势群体的悲情抗争及其理论解释——以农民集体下跪事件为重点的实证分析 [J].
王金红 ;
黄振辉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01) :152-164
[5]   信访制度功能的扭曲与理性回归 [J].
孙大雄 .
法商研究, 2011, 28 (04) :52-55
[6]   “要挟型上访”——底层政治逻辑下的农民上访分析框架 [J].
饶静 ;
叶敬忠 ;
谭思 .
中国农村观察, 2011, (03) :24-31+39
[7]   “治访循环”现象的生成逻辑——基于宏观政治环境与微观行动相结合视角的分析 [J].
尹利民 ;
尹平方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41 (01) :1-5+15
[8]   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理解中国宪法的新视角 [J].
强世功 .
开放时代, 2009, (12) :10-39
[9]   “气场”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两个个案的比较 [J].
应星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6) :105-121+244
[10]   运作于压力型科层制与乡土社会之间的乡镇政权 以桔镇为研究对象 [J].
欧阳静 .
社会, 2009, 29 (05) :39-6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