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下乌江流域蒸散发互补关系变化及成因辨识

被引:4
作者
赵玲玲 [1 ,2 ,3 ]
陈喜 [4 ]
夏军 [1 ]
郭凤睿 [5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河南省濮阳市水利局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5] 海河水利委员会卫河河务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水资源; 蒸散发互补关系; 实际蒸散发量; 气候变化; 南方喀斯特; 乌江流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1 [水量平衡];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阐明气候变化下乌江流域蒸散发互补关系的变化及其成因,利用乌江思南以上流域1961—2007年的水文、气象资料,验证了该区域蒸散发量存在互补关系;采用蒸散发互补关系模型和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估算该区域蒸散发量,并分析了气候变化下该区域蒸散发互补关系的变化.结果表明:乌江流域蒸散发互补关系显著,基于互补关系估算的该流域1961—2007年该区域蒸散发量减少趋势显著,变化率为1.65 mm/a;实际蒸散发、湿润环境蒸散发和蒸散发能力的显著下降趋势导致了1961—2007年该区域蒸散发互补关系表现为具有下降趋势的互补关系.1961—2007年的年日照时数减少导致太阳辐射能量下降以及年降水量的减少致使可供蒸散发水量减少可能是造成蒸散发互补关系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629 / 63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基于IDL的MODIS影像地表蒸散发参数反演系统
    邓世赞
    张友静
    张子衡
    谢丽军
    王文种
    [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 (04) : 447 - 451
  • [2] 双源蒸散发能力计算模型在半干旱区的适用性
    刘晓帆
    任立良
    袁飞
    徐静
    [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7 (02) : 138 - 142
  • [3] 互补相关原理在绿洲月蒸发量估算中的应用
    尚松浩
    孙丽艳
    郝增超
    [J]. 水文, 2008, (03) : 67 - 69+17
  • [4] 基于改进的两参数月水量平衡模型的月径流模拟
    胡庆芳
    王银堂
    刘克琳
    王宗志
    [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6) : 638 - 642
  • [5] 不同ea计算方法对Penman-Monteith公式的影响
    张瑞美
    彭世彰
    徐俊增
    丁加丽
    [J].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6) : 660 - 663
  • [6] 基于互补相关原理的区域蒸散量估算模型比较
    刘绍民
    孙睿
    孙中平
    李小文
    刘昌明
    [J]. 地理学报, 2004, (03) : 331 - 340
  • [7] 用常规气象资料计算陆面年实际蒸散量
    邱新法
    曾燕
    缪启龙
    于强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3) : 281 - 288
  • [8] 水文学原理.[M].芮孝芳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