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82
作者
杨仁财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理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1 ; 030505 ; 0401 ;
摘要
以大数据、深度学习和强算力为典型特征的人工智能正深度参与社会领域的重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契机和挑战。人工智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思潮舆情监测与网络发声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支持,也潜藏着人的主体性落寞、核心价值的消解和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等挑战。正确处理育人与技术、工具理性与人文情感、算法推荐与自主学习、技术壁垒和意识形态安全之间关系,才能实现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遮蔽与解蔽:算法推荐场域中的意识形态危局 [J].
薛永龙 ;
汝倩倩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0, 36 (01) :50-55
[3]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利用人工智能的分析 [J].
武东生 ;
郝博炜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19, (03) :103-112
[4]  
人工智能:一种意识形态视角[J]. 沈江平.东南学术. 2019(02)
[5]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十大原则——习近平对思想政治工作原则的创新发展 [J].
刘建军 .
学术界, 2018, (09) :5-17
[6]  
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打造“硬支撑”[N]. 张胜,夏静.光明日报. 2019 (002)
[7]  
哈贝马斯的技术统治论批判[N]. 刘光斌.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8 (002)
[8]  
美国是如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的[N].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4 (012)
[9]  
第四次革命[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弗洛里迪, 2016
[1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 人民出版社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