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减贫效应及其差异

被引:14
作者
夏玉莲
匡远配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相对贫困; 贫困治理; 收入减贫; 能力减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F325 [农村生产组织与经营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实践的深入观察,剖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减贫的机理,并运用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mv QCA)方法,探究了不同类型经营主体的减贫效应差异及路径条件。结果显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嵌入的相对贫困治理机制有效融合了贫困治理的“外源性”和“内源性”需求,其中,企业类经营主体的减贫效应最为明显,家庭经营主体和合作经营主体能够获取强能力减贫效应,但收入减贫效应并不强。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后扶贫时代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机制构建 [J].
曾福生 .
求索, 2021, (01) :116-121
[3]   突出扶持重点,切实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带动能力 [J].
陈晓华 .
农业经济问题, 2020, (11) :4-7
[4]   相对贫困治理:性质、策略与长效机制 [J].
罗必良 .
求索 , 2020, (06) :18-27
[5]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措施——基于甘肃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研究 [J].
乔德华 ;
刘锦晖 .
生产力研究, 2020, (09) :53-59
[6]   产业扶贫的地方实践与益贫机制 [J].
于乐荣 ;
李小云 .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0, (04) :5-12
[7]   走向共同富裕的解决相对贫困思路研究 [J].
檀学文 .
中国农村经济, 2020, (06) :21-36
[8]   内生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的动力机制——基于嵌入性理论的个案研究 [J].
李耀锋 ;
张余慧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7 (01) :38-47
[10]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J].
王乐君 ;
寇广增 ;
王斯烈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6 (02) :8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