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大型高速远程滑坡力学机理及控制因子分析

被引:16
作者
方华 [1 ,2 ]
崔鹏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高速远程滑坡; 力学机理; 运动距离; 控制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根据汶川地震典型高速远程滑坡坡体结构特点及坡体对地震动的响应,认为地震波是造成山体变形破坏的原动力,强烈的地震动是触发岩体高位剪出并被抛射的主要原因。滑坡体被抛射后,撞击铲刮坡面形成高速碎屑流作远程运动,其运动距离决定其造成危害的大小,在不考虑地震长持时的情况下,其后续运动距离决定于不同的内部控制因子,统计分析表明:发震断裂只有触发效应以及"上/下盘效应",与灾害规模无关,多半滑坡发生于平均坡度为30°~45°坡体结构,滑坡体运动距离L与其拔河高度H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坡体拔河高度越大,滑坡体滑过的区域面积及堆积体积就越大,滑坡运动距离就越远,运动性就越强,造成的灾害也就越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6+130 +1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2008汶川大地震极端滑坡事件初步研究 [J].
吴树仁 ;
王涛 ;
石玲 ;
孙萍 ;
石菊松 ;
李滨 ;
辛鹏 ;
汪华斌 .
工程地质学报, 2010, 18 (02) :145-159
[2]   地震高位滑坡形成条件及抛射运动程式研究 [J].
王运生 ;
徐鸿彪 ;
罗永红 ;
吴俊峰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9, 28 (11) :2360-2368
[3]   四川省青川县东河口滑坡岩石的抗剪断性质试验 [J].
孙萍 ;
殷跃平 ;
吴树仁 ;
陈立伟 .
地质通报, 2009, 28 (08) :1163-1167
[4]   汶川地震内外动力耦合及灾害实例 [J].
张永双 ;
石菊松 ;
孙萍 ;
姚鑫 .
地质力学学报, 2009, 15 (02) :131-141
[6]   汶川八级地震滑坡高速远程特征分析 [J].
殷跃平 .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2) :153-166
[7]   汶川八级地震滑坡特征分析 [J].
殷跃平 .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1) :29-38
[8]   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强震动台网观测记录 [J].
周朝晖 .
四川地震, 2008, (04) :25-29
[9]   高速远程崩滑动力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J].
程谦恭 ;
张倬元 ;
黄润秋 .
山地学报, 2007, (01) :72-84
[10]   近断层强地震动的特点 [J].
王海云 ;
谢礼立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6, (12) :2070-2072+2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