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乌江流域水沙特性变化分析
被引:12
作者:
熊亚兰
[1
,2
]
张科利
[1
,2
]
杨光檄
[3
]
顾再柯
[3
]
机构:
[1]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3] 贵州省水土保持监测站
来源:
关键词:
喀斯特;
输沙模数;
径流模数;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8.05.055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对乌江流域水沙特性变化进行分析,是解决长江上游泥沙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防灾减灾的根本出发点,同时可为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通过对乌江流域主要水文站鸭池河站、乌江渡站和思南站的降雨──径流──泥沙随时间的变化、降雨──径流和径流──泥沙的相关性和双累积曲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降雨量、径流模数和输沙模数随时间的变化无明显趋势,历年输沙模数是鸭池河>乌江渡>思南。1980年以后由于实施了大量水土保持工程使得输沙模数大量减少。在年均径流模数相同的情况下,1971—1979年这一时期的产沙量要高于1961—1970年。从1971年开始输沙模数相对于径流而言出现趋势性增多,这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三个站点的双累积曲线变化趋势相似,说明人类活动对河流泥沙的影响,既取决于人类活动的方式、程度,也受制于流域环境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942 / 1947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