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下隐含能源跨境转移研究

被引:14
作者
郭朝先 [1 ]
胡雨朦 [2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隐含能源; 国际贸易; 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全球价值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16.2 [能源工业、动力工业];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本文通过构建能源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利用WIOD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讨论了全球及主要经济体的隐含能源消耗情况,重点根据三大类国际贸易模式的不同引致作用对隐含能源消耗进行分解,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中涉及的隐含能源跨境转移情况。文章将一国隐含能源消耗总量分解为两大部分:一是通过国内经济活动引致的隐含能源消耗量;二是通过国际贸易活动引致的隐含能源消耗量,后者又分为最终产品贸易、中间品贸易、全球价值链贸易等三种不同贸易模式相关的隐含能源消耗量,而全球价值链贸易相关项进一步按照最终是否转移到本国而被分解为两小类。研究发现:①全球国际贸易相关的隐含能源消耗量占消耗总量的比率约23%,中间品贸易模式相关份额占其中的近一半,约11%,GVC贸易模式相关的份额具有"基数小、增长快"的特点。②各国隐含能源消耗按照不同贸易模式分解后的结构呈多元化,不同贸易模式相关的隐含能源转移份额差异很大,根本原因是各国在全球生产分工体系中的位置不同。从出口端来看,中、法、德三国主要通过最终品贸易模式,其余七国主要通过中间品贸易模式;从进口端来看,俄罗斯主要通过最终品贸易模式,其余九国主要通过中间品贸易模式。③中国是隐含能源净出口国,尤其是向发达国家出口了较多的隐含能源,实则扮演着"资源中枢"的角色。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深化的今天,指责中国"资源环境威胁论"完全站不住脚。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从贸易隐含流角度看中国节能减排特殊地位.[N].刘艳红;郭朝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   经济全球化的升级与应对: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 [J].
卢黎歌 ;
隋牧蓉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 (02) :1-8
[3]   中国贸易隐含污染转移研究 [J].
黄永明 ;
陈小飞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 (10) :112-120
[4]   中国隐含能源国际流动规模测算与流向分析 [J].
刘芳 ;
郭朝先 .
经济研究参考, 2018, (25) :14-24
[5]   我国对外贸易隐含能的测算及分析——基于MRIO模型的实证研究 [J].
刘会政 ;
李雪珊 .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7, (02) :38-48
[6]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国际贸易隐含能源及碳排放转移研究 [J].
韦韬 ;
彭水军 .
资源科学, 2017, 39 (01) :94-104
[7]   中美贸易的经济溢出效应及碳泄漏研究 [J].
高雪 ;
李惠民 ;
齐晔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 25 (05) :28-34
[8]   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能源消耗的测算与分解——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 [J].
谢建国 ;
姜珮珊 .
经济学(季刊), 2014, 13 (04) :1365-1392
[9]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隐含能源研究 [J].
崔连标 ;
韩建宇 ;
孙加森 .
国际贸易问题, 2014, (05) :113-123
[10]   基于环境要素的“污染天堂假说”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国行业CO2排放测算和比较分析 [J].
杨来科 ;
张云 .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2, (04) :9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