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要素变化特征及其与表面风应力关系
被引:5
作者:
曾刚
孙照渤
倪东鸿
陈海山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赤道太平洋;
次表层;
EOF;
可能机制;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06.02.001
中图分类号:
P732 [海洋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EOF方法,讨论了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散度、表面风应力和纬向流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赤道太平洋次表层要素场EOF的前2个主分量占其总量的主要部分,第2主分量的变化超前第1主分量8月左右;次表层温度、异常散度、表面风应力基本同步变化且超前纬向流变化3~4月。推断其可能关系为:赤道太平洋表面西(东)风应力异常→赤道太平洋海水次表层上层异常辐合(辐散)、下层异常辐散(辐合)→海水异常下沉(上翻),使得次表层海水温度的异常升高(降低),并促使次表层纬向海流的异常向西(东)。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0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