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太平洋次表层要素变化特征及其与表面风应力关系

被引:5
作者
曾刚
孙照渤
倪东鸿
陈海山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赤道太平洋; 次表层; EOF; 可能机制;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06.02.001
中图分类号
P732 [海洋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EOF方法,讨论了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散度、表面风应力和纬向流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赤道太平洋次表层要素场EOF的前2个主分量占其总量的主要部分,第2主分量的变化超前第1主分量8月左右;次表层温度、异常散度、表面风应力基本同步变化且超前纬向流变化3~4月。推断其可能关系为:赤道太平洋表面西(东)风应力异常→赤道太平洋海水次表层上层异常辐合(辐散)、下层异常辐散(辐合)→海水异常下沉(上翻),使得次表层海水温度的异常升高(降低),并促使次表层纬向海流的异常向西(东)。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暖水的起源——对1997/1998年ENSO事件的分析 [J].
巢纪平 ;
袁绍宇 ;
巢清尘 ;
田纪伟 .
大气科学, 2003, (02) :145-151
[2]   赤道太平洋温度、流场距平EOF分析及与厄尔尼诺的关系 [J].
蔡怡 ;
王彰贵 ;
余宙文 ;
陈幸荣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3, (01) :12-18
[3]   El Nio和La Nia事件对东亚冬、夏季风循环的影响 [J].
陈文 .
大气科学, 2002, (05) :595-610
[4]   关于ENSO本质的进一步研究 [J].
李崇银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2, (02) :160-174
[5]   西太平洋暖池变异及其对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的影响 [J].
陈锦年 ;
何宜军 ;
孙树远 ;
许兰英 ;
宋贵霆 ;
张艳慧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2, (03) :35-44
[6]   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异常与北赤道流异常海温西传 [J].
陈锦年 ;
何宜军 ;
许兰英 ;
宋贵霆 .
水科学进展, 2002, (02) :133-140
[7]   1997/1998年EL Nio/La Nia期间洋流的演变特征和影响的分析 [J].
张祖强 ;
丁一汇 ;
赵宗慈 .
大气科学, 2002, (01) :127-141
[8]   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与ENSO循环的相互作用 [J].
穆明权 ;
李崇银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0, (04) :447-460
[9]   东亚冬季风-暖池状况-ENSO循环的关系 [J].
李崇银 ;
穆明权 .
科学通报, 2000, (07) :678-685
[10]   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与ENSO关系的CGCM模拟结果 [J].
周广庆 ;
李崇银 .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9, (04) :346-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