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腊梅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保护

被引:43
作者
周世良
叶文国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实验室
[2] 浙江省天台县林业局
关键词
夏腊梅; 等位酶; 遗传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保护生物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9.7 [被子植物亚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夏腊梅 (Sinocalycanthuschinensis)是国家二级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 ,夏腊梅属 (Sinocalycanthus)的唯一代表 ,仅间断分布于我国浙江省临安市和天台县极狭小的范围内。本文采用等位酶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采自上述两地的天然居群和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引种的人工居群的 5 5 3个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检测 ,并与浙江腊梅 (Chimonan thuszhejiangensis)作对比。检测结果表明夏腊梅的遗传多样性极低。从 14个酶系统检测到的 2 3个位点看 ,在物种水平上每位点的等位基因平均数 (A)为 1.2 ,多态位点 (P)占 2 1.7%,观察杂合度 (Ho)为 0 .0 10。在居群水平上 ,A =1.0~ 1.1,P =0~ 13.0 %,Ho =0~ 0 .0 14。而对照种浙江腊梅杭州植物园人工居群的上述指标分别为A=1.5 ,P =39.1%,Ho =0 .0 71。夏腊梅的 2个自然居群之间在Mdh 4、Pgd 3和Sod 1发生显著的分化 ,但居群内亚居群间几乎没有分化。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引种的人工居群中没有检测到多态性 ,说明作为迁地保护的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人工居群并没能有效地保护夏腊梅的遗传多样性。由于目前自然保护区基本上采用不加人为干预的经营方式 ,划入龙塘山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亚居群会因为森林的自然演替而灭绝。所以 ,自然保护区目前的这种经营方式不适合对夏腊梅的保护。夏腊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135 +13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蜡梅科树种的同工酶种间和种内变异
    张若蕙
    刘洪谔
    童再康
    叶苏芳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5, 17(S1) (S1) : 96 - 102
  • [2] 夏蜡梅核型的研究
    李林初
    [J]. 广西植物, 1986, (03) : 221 - 224
  • [3] 中国经济树木新种及学名订正
    郑万钧
    章绍尧
    洪涛
    朱政德
    赵奇僧
    [J]. 林业科学, 1963, (01) : 1 - 14
  • [4] 物种多样性研究与保护[M].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宋延龄等主编, 1998
  • [5] 保护生物学[M].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蒋志刚等主编, 1997
  • [6] 植物等位酶分析[M]. 科学出版社 , 王中仁编著, 1996
  • [7] 浙江珍稀濒危植物[M].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张若蕙 主编, 1994
  • [8] 蜡梅科的花粉形态及其系统位置的探讨
    张若蕙
    张金谈
    郝海平
    [J]. 浙江林学院学报, 1989, (01) : 4 - 11+116-118
  • [9] 夏蜡梅属的细胞地理学研究
    李林初
    [J]. 广西植物, 1989, (04) : 311 - 316
  • [10] 夏蜡梅属花粉形态的研究
    李林初
    [J]. 植物研究, 1990, (01) : 93 -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