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公案”的制度指向与民意捆绑——以“唐慧案”为例

被引:4
作者
马长山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关键词
媒体舆论; 司法公正; 唐慧案; 法治秩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5 [解释、案例];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030104 ;
摘要
近年来,一些"舆情公案"大都带有超越于司法机制本身承载力的浓重制度指向。通过对"唐慧案"的细致分析,可以看到公众舆论对"英雄母亲"的集体想象与悲情塑造,展现了劳教制度之"恶",并演绎出一个"以命抗争"的维权"标本"。但随着"英雄母亲"的真相反转与角色裂变,则带给了人们更多的理性反思与学理检讨。无论如何,舆论"陪审团"的制度诟病、意义放大与变革支点,难免使个案具有了太多的制度承载而形成司法之累,危及司法公正与司法公信,这需要通过深度的司法改革来予以消解和克服。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法外“政治合法性”对司法过程的影响及其消除——以“李国和案”为例 [J].
马长山 .
法商研究, 2013, 30 (05) :3-11
[2]  
“上访妈妈”唐慧告诉本刊“我是以命抗争”[J]. 张建魁,李静涛,张忆耕,张武陵.环球人物. 2013(20)
[3]   当前改革10大核心议题——公众调查与50位著名专家深层思考集结(之一) [J].
贾立政 ;
陈阳波 ;
魏爱云 ;
王慧 ;
杜凤娇 ;
马静 ;
高源 ;
李逸浩 ;
徐艳红 ;
肖楠 ;
刘建 .
人民论坛, 2012, (09) :14-15
[4]  
改革与革命赛跑[J]. 雷颐.中国改革. 2010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