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城市基础设施健康的星载MT-InSAR方法介绍

被引:45
作者
林珲 [1 ,2 ]
马培峰 [1 ,2 ,3 ]
王伟玺 [4 ]
机构
[1] 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
[2]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
[3]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4] 深圳市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 多时相InSAR; 永久散射体; 城市基础设施; 形变监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37 [测绘遥感技术];
学科分类号
1404 ;
摘要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是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一种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在InSAR基础上提出的多时相InSAR(MT-InSAR)方法,利用同一地区的多景SAR影像对时序稳定点(PS)进行精确分析,极大地降低了大气延迟等带来的测量误差,使得形变监测精度达到了厘米级到毫米级,可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大范围高精度的连续监测。本文通过对MT-InSAR技术发展的综述,总结了目前MT-InSAR技术在基础设施健康监测方面的关键问题和应用领域,并对未来MT-InSAR在城市应用方面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1421 / 143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高分辨率PS-InSAR在轨道交通形变特征探测中的应用 [J].
秦晓琼 ;
杨梦诗 ;
王寒梅 ;
杨天亮 ;
林金鑫 ;
廖明生 .
测绘学报 , 2016, (06) :713-721
[2]   地面沉降-回弹及地下水位波动的InSAR长时序监测——以德州市为例 [J].
葛大庆 ;
殷跃平 ;
王艳 ;
张玲 ;
郭小方 ;
王毅 .
国土资源遥感, 2014, 26 (01) :103-109
[3]   时间序列InSAR技术中的形变模型研究 [J].
张永红 ;
吴宏安 ;
孙广通 .
测绘学报, 2012, 41 (06) :864-869+876
[4]   InSAR技术在矿区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J].
刘广 ;
郭华东 ;
Ramon Hanssen ;
Zbigniew Perski ;
李新武 ;
岳焕印 ;
范景辉 .
国土资源遥感, 2008, (02) :51-55+119
[5]   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的苏州地区沉降研究 [J].
汤益先 ;
张红 ;
王超 .
自然科学进展, 2006, (08) :1015-1020
[6]   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J].
李德仁 ;
廖明生 ;
王艳 ;
不详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 2004, (08) :664-668
[7]  
InSAR monitoring of tunnel induced ground movements[J] . Giovanni Barla,Andrea Tamburini,Sara Del Conte,Chiara Giannico.Geomechanik Tunnelbau . 2016 (1)
[8]  
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y: A review[J] . Michele Crosetto,Oriol Monserrat,María Cuevas-González,Núria Devanthéry,Bruno Crippa.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 . 2015
[9]  
Multi-dimensional SAR tomography for monitoring the deformation of newly built concrete buildings[J] . Peifeng Ma,Hui Lin,Hengxing Lan,Fulong Chen.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 . 2015
[10]  
Resolving three-dimensional surface displacements from InSAR measurements: A review[J] . J. Hu,Z.W. Li,X.L. Ding,J.J. Zhu,L. Zhang,Q. Sun.Earth-Science Reviews .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