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区划新方案

被引:301
作者
郑景云
尹云鹤
李炳元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 气候区划; 新方案; 气候区变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3.1 [中气候、局地气候(地方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根据全国609个气象站1971-2000年的日气象观测资料,遵循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发生同一性与区域气候特征相对一致性相结合、综合性和主导因素相结合、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空间分布连续性与取大去小等5个基本原则,在充分吸纳已有气候区划基本理论与区划方法的基础上,参照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制定的气候区划三级指标体系,对我国气候进行重新区划;结果将我国划分为12个温度带、24个干湿区、56个气候区。与先前区划方案相比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气候带、区的总体格局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但一些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移动。其中亚热带北界与暖温带北界均出现了北移,北方地区的半湿润与半干旱分界线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东移与南扩,同时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三级气候区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动;这种变化可能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大多数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增暖及北方一些区域出现干旱化而引起的;且与本区划所采用的资料站点和部分区划原则有一定更新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干旱和半干旱带的10年际演变特征 [J].
马柱国 ;
符淙斌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3) :519-525
[2]   中国北方地区40年来湿润指数和气候干湿带界线的变化 [J].
王菱 ;
谢贤群 ;
李运生 ;
唐登银 .
地理研究, 2004, (01) :45-54
[3]  
The Northward Shift of Climatic Belts in China During the Last 50 Year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easonal Responses[J]. 叶笃正,姜允迪,董文杰.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3(06)
[4]   近50年来中国干湿气候界线的10年际波动 [J].
杨建平 ;
丁永建 ;
陈仁升 ;
刘连友 .
地理学报, 2002, (06) :655-661
[5]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气候带的影响 [J].
赵昕奕 ;
张惠远 ;
万军 .
地理科学, 2002, (02) :190-195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气候变暖及其对自然区域界线的影响 [J].
沙万英 ;
邵雪梅 ;
黄玫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4) :317-326
[7]   中国气候区划新探 [J].
陈咸吉 .
气象学报, 1982, (01) :35-48
[8]   中国农业气侯区划试论 [J].
丘宝剑 ;
卢其尧 .
地理学报, 1980, (02) :116-125
[9]  
中国气候区域新论[J]. 卢鋈.地理学报. 1946(00)
[10]   Koeppen范式的中国气候区域 [J].
涂长望 ;
郭晓岚 .
气象杂志, 1938, (02) :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