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地区40年来湿润指数和气候干湿带界线的变化

被引:136
作者
王菱
谢贤群
李运生
唐登银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中国北方地区; 湿润指数; 气候干湿带界线变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 [气候资料];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中国北方地区 196 1~ 2 0 0 0年 4 0年间气候干湿带界线分布和 10年际变化。 4 0年来中国北方地区 ,在东经 10 0°以东地区 ,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不断波动向东推进 ,2 0世纪 90年代比 6 0年代向东和向南扩展 ,半干旱区面积扩大 ,半湿润区面积缩小 ,气候趋向干旱化 ;东经 10 0°以西地区 ,极端干旱区面积在缩小 ,湿润指数有增大趋势。如果把温度和湿润指数相结合 ,东经 10 0°以东的黄淮海区和黄土高原区为持续的干暖型 ;东经 10 0°以西的西北地区 ,则由干暖型向湿暖型转变 :河西走廊和东疆盆地转型的时间发生在 2 0世纪 70年代初 ,北疆山地绿洲荒漠地区转型的时间发生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前后。气候干湿带界线的变化取决于降水和潜在蒸发的变化速率。 4 0年来 ,在东经 10 0°以东地区 ,降水和潜在蒸发都呈下降趋势 ,但降水减少速率大于潜在蒸发下降速率 ;在东经 10 0°以西地区变湿的原因 ,研究认为除了降水有所增加外 ,潜在蒸发也在下降 ,而且潜在蒸发下降速率的绝对值大于降水增加速率。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土壤-根系界面水分调控措施对冬小麦根系和产量的影响 [J].
李运生 ;
王菱 ;
刘士平 ;
王吉顺 .
生态学报, 2002, (10) :1680-1687
[2]   以黄淮海为例研究农田实际蒸散量 [J].
王菱 ;
倪建华 .
气象学报, 2001, (06) :784-794
[3]   中国近45年来气候变化的研究 [J].
陈隆勋 ;
朱文琴 ;
王文 ;
周秀骥 ;
李维亮 .
气象学报, 1998, (03) :2-16
[4]   近30年来中国气候的干湿变化 [J].
张庆云 ;
陈烈庭 .
大气科学, 1991, (05) :72-81
[5]   彭门蒸发力快速表算法 [J].
王懿贤 .
地理研究, 1983, (01) :93-107
[6]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初探 [J].
张家诚 .
地理研究, 1982, (02) :8-15
[7]   苏联地理学界关于自然地理区划问题研究的近况 [J].
倪绍祥 .
地理研究, 1982, (01) :95-102
[8]   高度对彭曼蒸发公式二因子δ/(δ+γ)与γ/(δ+γ)的影响 [J].
王懿贤 .
气象学报, 1981, (04) :503-506
[9]   用多元回归方程计算我国最大晴天总辐射能资源的研究 [J].
张炯远 ;
冯雪华 ;
倪建华 .
自然资源, 1981, (01) :38-46
[10]   关子中国干湿气候区划的初步研究 [J].
钱纪良 ;
林之光 .
地理学报, 1965, (01)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