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盆地热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72
作者
郑德文
张培震
万景林
袁道阳
张广良
李传友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六盘山盆地; 磷灰石裂变径迹; 热历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4 [地热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研究盆地的热历史将为确定生烃过程和探勘目标提供重要制约因素 .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表明 ,六盘山盆地白垩系地层经历两次埋深加热事件 .第一次在白垩纪末之前达到最高古地温 ,第二次在晚新生代约 8MaB .P .之前达到最高古地温 .第一次最高古地温要高于第二次最高古地温 .晚新生代六盘山盆地古地温梯度约为 16℃ km .从白垩纪到新生代 ,六盘山盆地可能发生古地温梯度降低事件 .三叠纪、中侏罗统烃源岩达到或超过生油高峰温度 .白垩纪乃家河组和马东山组虽然进入生油窗温度范围 ,但未达到生油峰温度 .按照古地温资料推断 ,三叠纪、中侏罗统烃源岩应为六盘山盆地主要生烃源岩 ,晚白垩纪之前应为六盘山盆地烃源岩的主要生烃阶段 .
引用
收藏
页码:157 / 1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塔里木盆地热演化分析中热史波动模型的初探 [J].
邱楠生 ;
金之钧 ;
李京昌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3) :398-406
[2]   六盘山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和油气勘探 [J].
杨福忠 ;
胡社荣 .
新疆石油地质, 2001, (03) :192-195+274
[3]   六盘山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J].
李定方 .
新疆石油地质, 2001, (01) :27-31+91
[4]   油气盆地地热史恢复方法 [J].
胡圣标 ;
张容燕 ;
周礼成 .
勘探家, 1998, (04) :52-54+8
[5]   宁夏六盘山盆地三叠系新知及其意义 [J].
邓胜徽 ;
厉大亮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8, (04) :425-431
[7]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地热史 [J].
任战利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3) :339-349
[8]   六盘山盆地含油气远景预测 [J].
杨福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01) :5-8+83
[9]  
沉积盆地古地温测定方法及其应用[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周中毅, 1992
[10]  
海原活动断裂带[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