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比赛中真、假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及生理机制

被引:3
作者
部义峰
李世明
机构
[1] 鲁东大学体育学院
关键词
体育和训练; 疲劳; 肌疲劳; 精神疲劳; 生理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87 [运动医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6 ;
摘要
目的:综述足球比赛中疲劳状态的类型,并且对不同疲劳状态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Elsevier、Springerlink数据库1970-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soccer,fatigue,muscle,physiologicalmechanism”,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0-01/2005-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足球比赛、疲劳、生理机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筛选出关于运动疲劳,足球比赛中疲劳及其相关生理机制的参考文献(电子期刊、学位论文及学术会议论文集),排除重复研究和综述类文献,然后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4篇关于疲劳的相关文章,28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关于运动疲劳的文献10篇,关于足球比赛中疲劳状态类型的文献9篇,关于疲劳产生的生理机制的文献9篇。排除26篇重复研究和综述类文献。资料综合:根据工时-动作和运动测试的方法发现,疲劳一般发生在两个阶段,可分为两种,即“假疲劳状态”和“真疲劳状态”。“假疲劳状态”的出现是由于高强度运动后,大量K+外流致使细胞膜内外K+浓度梯度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经过运动员积极性休息可以恢复的一种暂时性疲劳状态;“真疲劳状态”的出现则是因为长时间运动导致糖原浓度过低或者某些肌纤维类型内的糖原“排空”引起的,只有赛后通过一定的方式才能够恢复的一种力竭性疲劳。结论:在足球比赛中,运动员运动能力的下降是由于运动员产生疲劳,但在各阶段运动员产生疲劳的生理机制是不同的,且伴随着神经、精神疲劳,疲劳与温度、湿度等外界环境因素也有很大关系。运动员在发生疲劳后应该通过一定方式积极进行恢复。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足球运动不需要高原训练 [J].
刘铁 .
中国体育科技, 2002, (05) :12-15
[2]  
运动生物化学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许豪文编著, 2001
[3]  
Effects of hydration state on plasma testosterone, cortisol and catecholamine concentrations before and during mild exercise at elevated temperature[J] . J. R. Hoffman,C. M. Maresh,L. E. Armstrong,C. L. Gabaree,M. F. Bergeron,R. W. Kenefick,J. W. Castellani,L. E. Ahlquist,A. Ward.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and Occupational Physiology . 1994 (4)
[4]  
The effect of carbohydrate diet onintermittent exercise performance. Bangsbo J,Norregaard L,Thorsoe 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