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及地震裂缝识别研究进展

被引:53
作者
孙炜 [1 ,2 ]
李玉凤 [3 ]
付建伟 [2 ]
李天义 [1 ]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3]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
关键词
裂缝型储层; 测井裂缝识别; 地震裂缝预测; 研究进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4 [地震勘探]; P631.81 [];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测井及地震裂缝识别方法是解决裂缝预测难题的主要手段.通过大量的学术调研,对常用的测井和地震裂缝预测方法的原理及技术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说明其优劣性.在测井方法中,成像测井仍是目前最为可靠的裂缝识别依据,常规测井、三孔隙度比值法、侵入校正差比法和概率密度法容易实现、效果较好,且能够通过与地震反演的结合来预测裂缝的区域分布特征,横波测井和放射性测井效果较好,但资料难于收集,与数值统计分析相关的测井裂缝识别法局限于井点处的裂缝研究.在地震方法中,纵波各向异性应用最为广泛,且能准确得到裂缝的空间分布特征,叠前远近偏移距属性差法、相干体及倾角检测法、叠后融合属性法、多尺度边缘检测法及地震反演方法能够得到裂缝的分布特征数据体,但无法预测裂缝方向,构造应力场分析法经常用于预测某个地层界面构造缝的分布特征,横波与转换波裂缝预测方法受成本限制,VSP裂缝预测受横向延伸限制,均未广泛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231 / 124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88 条
[31]   塔河地区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的测井评价技术 [J].
陈冬 ;
魏修成 .
石油物探, 2010, 49 (02) :147-152+16
[32]   裂缝性储层的电各向异性响应特征研究 [J].
沈金松 ;
苏本玉 ;
郭乃川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11) :2903-2912
[33]   瞬时频域衰减属性及其在碳酸盐岩裂缝检测中的应用 [J].
喻岳钰 ;
杨长春 ;
王彦飞 ;
吴萍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9, 24 (05) :1717-1722
[34]   基于多测井参数的火山岩裂缝识别方法研究 [J].
汤小燕 ;
刘之的 ;
王兴元 ;
朱永红 .
测井技术, 2009, 33 (04) :368-370
[35]   利用偏移距衰减属性裂缝储层检测方法 [J].
刘松 ;
孙向阳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6 (03) :282-286
[36]   利用GPS与InSAR研究西安现今地面沉降与地裂缝时空演化特征 [J].
张勤 ;
赵超英 ;
丁晓利 ;
陈永奇 ;
王利 ;
黄观文 ;
杨成生 ;
丁晓光 ;
马静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5) :1214-1222
[37]   裂缝诱导各向异性双乳隙介质波场传播特征 [J].
杜启振 ;
孔丽云 ;
韩世春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4) :1049-1058
[38]   测井多参数综合识别火山岩裂缝 [J].
绪磊 ;
齐井顺 ;
罗明高 ;
徐亮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9, 32 (01) :21-25+80
[39]   地裂缝破裂扩展的大型物理模拟试验研究 [J].
彭建兵 ;
陈立伟 ;
黄强兵 ;
门玉明 ;
范文 ;
闫金凯 ;
李珂 ;
姬永尚 ;
石玉玲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6) :1826-1834
[40]   成像测井解释模式在基岩油气藏裂缝性储层的应用研究 [J].
牛虎林 ;
田作基 ;
胡欣 ;
庄升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 (05) :1544-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