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可补救的排除规则

被引:7
作者
王景龙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非法证据; 瑕疵证据; 证据的补正; 证据的补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证据排除规则宜称为"可补救的排除规则",补救与排除的对象包括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证据的补救方式包括补正、证据重作(重新取证)、补强或印证、合理解释等。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都具有补救可能性,但两者在补救与排除的顺序、补救的侧重点、难度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于非法证据,应当贯彻"先排除后补救"的原则,对于有补救条件的,则应当通过证据重作的方式补救其内容。对于瑕疵证据,则应当贯彻"先补救后排除"的原则,主要是采用补正、补强或印证、合理解释等方式,使其具有形式上的完整性和合法性,对于不能补救的,也应当予以排除。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从制裁到预防:审查起诉阶段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机制研究 [J].
马静华 ;
刘相玲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2, (04) :119-123
[3]   论瑕疵证据补正规则 [J].
陈瑞华 .
法学家, 2012, (02) :66-84+178
[4]   刑事诉讼中瑕疵证据补正的若干操作问题研究 [J].
纵博 .
现代法学, 2012, 34 (02) :124-129
[5]   论可补正的排除规则 [J].
牟绿叶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1, (09) :43-50
[6]   论瑕疵证据——以“两个《证据规定》”为分析对象 [J].
万毅 .
法商研究, 2011, 28 (05) :118-125
[7]   解读“非法证据”——兼评“两个《证据规定》” [J].
万毅 .
清华法学, 2011, 5 (02) :24-32
[8]   从程序正义原理看非法证据排除机制的完善 [J].
王海军 .
法学杂志, 2011, 32 (02) :117-119
[9]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中国模式 [J].
陈瑞华 .
中国法学, 2010, (06) :33-47
[1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其在中国确立问题研究 [J].
杨宇冠 .
比较法研究, 2010, (03) :6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