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主要河道浮游植物类群对比研究

被引:12
作者
邓建明 [1 ]
徐彩平 [1 ,2 ]
陈宇炜 [1 ]
邵晓阳 [3 ]
高俊峰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CCA; 太湖流域; 河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10年春季(4月13日-4月22日)和夏季(7月10日-7月19日)对太湖流域主要入湖河道进行了两次调查。对不同河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入湖河流优势属主要有针杆藻(Synedra sp.)、隐藻(Cryptomonas sp.)、直链硅藻(Aulacoseira sp.)、脆杆藻属(Fragilaria sp.)和舟形藻(Navicula sp.)等;出湖河道主要优势属有直链硅藻(Aulacoseira sp.)、栅藻(Scenedesmus sp.)、隐藻(Cryptomonas sp.)等。夏季入湖河道优势属有针杆藻(Synedra sp.)、十字藻(Crucigenia sp.)、隐藻(Cryptomonas sp.)、裸藻(Euglena sp.)和微囊藻(Microcystis sp.)等;出湖河道优势属有直链硅藻(Aulacoseira sp.)、栅藻(Scenedesmus sp.)、隐藻(Cryptomonas sp.)、针杆藻(Synedra sp.)等。太湖流域河道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春季要高于夏季,电导率、总磷、总氮、总悬浮物浓度、高锰酸钾指数和硝态氮与河道内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显著相关。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影响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有总悬浮物浓度、总氮和电导率,夏季则主要是高锰酸钾指数、硝态氮和总氮浓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10 / 2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太湖水污染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J].
沈建军 ;
李柏山 ;
许海萍 .
环境科学导刊, 2009, 28 (02) :27-29
[2]   安邦河湿地浮游植物数量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研究 [J].
覃雪波 ;
黄璞袆 ;
刘曼红 ;
马成学 ;
于洪贤 .
海洋湖沼通报 , 2008, (03) :43-52
[3]   太湖浮游植物优势种长期演化与富营养化进程的关系 [J].
钱奎梅 ;
陈宇炜 ;
宋晓兰 .
生态科学, 2008, (02) :65-70
[4]   基于CCA的典型调水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特征分析 [J].
李秋华 ;
韩博平 .
生态学报, 2007, (06) :2355-2364
[5]   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测度方法Ⅰα多样性的测度方法(上) [J].
马克平 .
生物多样性, 1994, (03) :162-168
[6]   Hydrodynamics-driven plankton community in a shallow lake [J].
Cardoso, Luciana de Souza ;
Marques, David da Motta .
AQUATIC ECOLOGY, 2009, 43 (01) :73-84
[7]  
Short term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phytoplankton in a shallow tropical oligotrophic reservoir, southeast Brazil[J] . Maria Rosélia Marques Lopes,Carlos E. de M. Bicudo,M. Carla Ferragut.Hydrobiologia . 2005 (1)
[8]  
Spatial and Temporal Dynamics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in a Freshwater Tidal Estuary (Schelde, Belgium)[J] . K. Muylaert,K. Sabbe,W. Vyverman.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 . 200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