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亚热带不同人工林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于海霞
[1
]
戴伟
[1
]
夏良放
[2
]
邓宗付
[2
]
王旭琴
[1
]
聂立水
[1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来源:
关键词:
亚热带;
人工林;
酶活性;
酶动力学特征;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07.01.020
中图分类号:
S714.3 [森林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江西省大岗山区选取杉木林、马褂木林、马尾松林、马褂木--桤木混交林4种人工林及对照次生林,通过对林下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天然次生林采伐更新为不同人工林类型后,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4种人工林的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Vmax和Vmax/Km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②与对照次生林相比,杉木林0~0.2 m土层的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35%、4%、58%;脲酶的Vmax和Vmax/Km降低了46%和47%,其他土壤酶的动力学参数也有降低的趋势.③马褂木林的土壤酶活性及各项动力学参数均出现下降现象.④马尾松林0~0.2 m和0.2~0.4 m土层的脲酶活性分别降低了54%和62%,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增加了23%,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8%和42%;过氧化物酶Km值分别降低了44%和48%,Vmax/Km增加了58%和92%,脲酶各项动力学参数明显降低,而多酚氧化酶各项动力学参数均增加.⑤混交林0~0.2 m土层的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38%和9%,但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不明显;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脲酶的Vmax/Km分别下降了7%、38%、54%.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18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