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不同人工林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于海霞 [1 ]
戴伟 [1 ]
夏良放 [2 ]
邓宗付 [2 ]
王旭琴 [1 ]
聂立水 [1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关键词
亚热带; 人工林; 酶活性; 酶动力学特征;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07.01.020
中图分类号
S714.3 [森林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江西省大岗山区选取杉木林、马褂木林、马尾松林、马褂木--桤木混交林4种人工林及对照次生林,通过对林下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天然次生林采伐更新为不同人工林类型后,对土壤酶活性及其动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4种人工林的土壤脲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Vmax和Vmax/Km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②与对照次生林相比,杉木林0~0.2 m土层的脲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35%、4%、58%;脲酶的Vmax和Vmax/Km降低了46%和47%,其他土壤酶的动力学参数也有降低的趋势.③马褂木林的土壤酶活性及各项动力学参数均出现下降现象.④马尾松林0~0.2 m和0.2~0.4 m土层的脲酶活性分别降低了54%和62%,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增加了23%,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8%和42%;过氧化物酶Km值分别降低了44%和48%,Vmax/Km增加了58%和92%,脲酶各项动力学参数明显降低,而多酚氧化酶各项动力学参数均增加.⑤混交林0~0.2 m土层的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38%和9%,但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不明显;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脲酶的Vmax/Km分别下降了7%、38%、54%.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连作Ⅰ-107杨树无性系苗圃地的土壤酶活性特征 [J].
刘福德 ;
姜岳忠 ;
刘颜泉 ;
王华田 ;
焦绪娟 ;
孔令刚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 (02) :119-124
[2]   宁南宽谷丘陵区植被恢复中土壤酶活性的响应及其评价 [J].
安韶山 ;
黄懿梅 ;
刘梦云 ;
李壁成 ;
不详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5, (03) :31-34
[3]   杉木人工林的土壤性质变化 [J].
盛炜彤 ;
杨承栋 ;
范少辉 .
林业科学研究, 2003, (04) :377-385
[4]   大青山一二代马尾松土壤性质变化与地力衰退关系的研究 [J].
杨承栋 ;
孙启武 ;
焦如珍 ;
卢立华 .
土壤学报, 2003, (02) :267-273
[5]   人工林地力衰退现状及防治对策 [J].
陈礼清 ;
赵安玖 ;
陈正清 ;
万云 .
林业调查规划, 2003, (01) :9-12
[6]   宫川蜜柑根际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性的研究 [J].
李洁荣 ;
邓业成 ;
叶家颖 ;
杨林林 .
广西植物, 2002, (02) :189-192
[7]   月柿根际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J].
叶家颖 ;
马承豪 ;
杨爱平 ;
秦连发 ;
蒋德光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4) :82-86
[8]   江西省大岗山湿地松林土壤性质的变化 [J].
杨承栋 ;
焦如珍 ;
盛炜彤 ;
夏良放 ;
熊有强 ;
曾满生 .
林业科学研究, 1999, (04) :392-397
[9]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林下植被、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变化 [J].
焦如珍 ;
杨承栋 ;
屠星南 ;
盛炜彤 ;
焦如珍 .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04) :34-40
[10]   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综述 [J].
马祥庆 ;
黄宝龙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7, (02) :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