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南襄盆地安棚浅、中层系特低渗储层裂缝特征及其与深层系裂缝对比
被引:19
作者:
巩磊
[1
]
曾联波
[1
,2
]
李娟
[1
]
姜建伟
[3
]
唐小梅
[1
]
王兆生
[1
,4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研究院
[4] 河北联合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来源:
关键词:
裂缝;
深层系;
浅、中层系;
安棚油田;
泌阳凹陷;
南襄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成像测井和薄片等资料,分析了南襄盆地安棚浅、中层系储层裂缝的发育特征,并与深层系裂缝特征进行了对比,最后分析了控制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研究区发育有构造裂缝和成岩裂缝两种类型,以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裂缝平均线密度为0.42条/m,裂缝高度通常小于0.40 m,平均为0.25 m,反映裂缝主要在层内发育。微观裂缝是沟通基质粒间孔和粒内溶孔的重要通道,它使储层孔隙的连通性变好。受喜马拉雅早期和晚期水平构造挤压应力作用,该区主要发育3组裂缝。其中,近东西向裂缝最为发育,其次为北东向和北西向裂缝。安棚油田裂缝的形成与分布受构造应力场、岩性、孔隙度、渗透率、层厚以及构造等因素的影响。在相同因素的作用下,安棚油田浅、中层系裂缝的成因类型、产状及发育特征和深层系具有相似性,但浅、中层系裂缝的发育程度略差于深层系裂缝。
引用
收藏
页码:778 / 784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