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喀斯特流域碳酸盐岩的硫酸侵蚀与碳循环

被引:121
作者
刘丛强
蒋颖魁
陶发祥
郎赟超
李思亮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喀斯特; 流域侵蚀; 硫酸风化; 碳和硫同位素;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8.04.012
中图分类号
P588.245 []; P931.5 [岩溶(喀斯特)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0705 ; 070501 ;
摘要
流域化学侵蚀及其速率与流域生态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地表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其中碳酸盐岩的硫酸风化机制及其与区域碳循环的关系则是科学家们最为关注的科学问题。因此,近年通过研究西南喀斯特流域地表水地球化学对这一科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西南喀斯特地区河水一般含有较多的SO24-,从化学计量学、SO42-的δ34S和溶解无机碳(DIC)的δ13C分析发现,硫循环中形成的硫酸广泛参与了流域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和流域侵蚀:西南喀斯特流域碳酸盐岩的侵蚀速率为97t/(km2·a),消耗CO2量为25t/(km2·a)。对乌江流域河水硫酸盐离子的硫同位素研究结果认为:参与流域侵蚀的硫酸主要来自煤系地层硫化物和矿床硫化物的氧化及大气酸沉降,分别对河水SO42-的贡献为50%、27%和20.5%(其余2.5%的SO42-为硫酸盐蒸发岩的溶解);硫酸风化碳酸盐岩向大气净释放CO2的总通量为8.2t/(km2·a),依此计算西南喀斯特区域向大气释放CO2的通量为4.4×1012g/a,相当于每年西南碳酸盐岩风化消耗CO2总通量的33%。将乌江流域的研究结果对我国大陆碳酸盐岩分布区域进行相应计算发现,硫酸风化碳酸盐矿物向大气释放的CO2总通量为28×1012g/a,相当于全球硅酸盐风化消耗CO2量的26%。硫酸参与流域侵蚀改变了区域碳循环,人为过程可以通过释放酸沉降、矿业活动和土地利用等形式加速流域侵蚀和影响流域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引用
收藏
页码:404 / 41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矿山环境地表水系的硫同位素研究——以贵州赫章后河为例 [J].
吴攀 ;
刘丛强 ;
张国平 ;
朱立军 ;
杨元根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7, (03) :224-227
[2]   贵州乌江水系枯水期河水硫同位素组成研究 [J].
蒋颖魁 ;
刘丛强 ;
陶发祥 .
地球化学, 2006, (06) :623-628
[3]   碳同位素和水化学在示踪贵阳地下水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污染中的应用 [J].
李思亮 ;
刘丛强 ;
陶发祥 ;
郎赟超 ;
韩贵琳 .
地球化学, 2004, (02) :165-170
[4]   北京地区地表水的硫同位素组成与环境地球化学 [J].
储雪蕾 .
第四纪研究, 2000, (01) :87-97
[5]   贵州晚二叠世煤中硫同位素的组成特征 [J].
倪建宇 ;
洪业汤 .
地质地球化学, 1999, (02) :63-69
[6]   黄河硫同位素组成与青藏高原隆起 [J].
洪业汤,顾爱良,王宏卫,洪冰 .
第四纪研究, 1995, (04) :360-366
[7]   中国大气降水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 [J].
洪业汤 ;
张鸿斌 ;
朱詠煊 ;
朴河春 ;
姜洪波 ;
刘德平 .
自然科学进展, 1994, (06) :103-107
[8]   贵州三岔河硫铁矿矿床中假象黄铁矿的发现及其成因意义 [J].
夏学惠 .
化工地质, 1994, (01) :22-28
[9]   我国主要汞矿床的辰砂硫同位素组成 [J].
刘平 .
矿床地质, 1992, (03) :213-220
[10]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地表物质循环[M]. 科学出版社 , 刘丛强等,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