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定向毁损术疗效不佳病例原因分析:3年以上随访

被引:1
作者
张国君
张宇清
李勇杰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 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
[3] 北京功能神经外科研究所 北京市
[4] 北京市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立体定位技术; 苍白球; 丘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2.5 [震颤麻痹综合征];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5年来23例效果不佳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适应证掌握的正确性和靶点选择的合理性。在MRI扫描下,计算手术靶点的位置并测量毁损灶的大小,比较最佳靶点与实际靶点的关系,总结疗效不佳的原因。对靶点选择不当、毁损灶太小以及靶点偏离的病例行二次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已随访3年以上,最长5年零2个月。23例患者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可分为:①诊断错误3例。②靶点选择不当4例。③靶点位置偏离14例,此14例患者中7例发生永久性并发症,不适合再次手术靶点偏移程度1.0~7.3(2.7±1.8)mm;另7例症状未缓解或早期复发,行二次矫正性手术,两次手术靶点间距离1.0~6.9(2.8±1.6)mm二次术后病例随访3年以上,疗效稳定。④毁损灶大小问题,毁损灶太小的2例,15个苍白球毁损灶中直径大于6mm的8例(53%),15个丘脑毁损灶中直径大于3mm的12例(80%)。结论:帕金森病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与适应证的掌握、靶点选择、靶点位置及毁损灶大小有直接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4431 / 4433+4669 +466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人工神经网络诊断帕金森病的应用研究 [J].
常崇旺 ;
高国栋 ;
陈洪 ;
李维新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28) :3818-3819
[2]   帕金森病治疗中的机制认识 [J].
孙业红 ;
李东 ;
王森 ;
胡刚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05) :792-793
[3]   帕金森病治疗的研究动态 [J].
崔建庄 ;
毕淑琴 .
中国临床康复, 2003, (03) :422-422
[4]   运动障碍病1135例手术治疗报告 [J].
李勇杰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1, (06) :19-22
[5]   同期苍白球和丘脑切开术治疗合并顽固性震颤的帕金森病 [J].
李勇杰 ;
蔡立新 ;
邵明 ;
丁育基 .
中华外科杂志, 2000, (06)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