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秋季珠江三角洲污染气象分析

被引:49
作者
李颖敏 [1 ,2 ]
范绍佳 [1 ]
张人文 [1 ]
机构
[1]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气科学系
[2] 中山市气象局
关键词
2008年秋季; 污染气象特征; 加强观测; 珠江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6 [环境气象学];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2008年10月15日至11月20日珠江三角洲从化、广州、开平三地的加强观测资料,分析了加强观测期间珠江三角洲的污染气象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造成珠江三角洲空气污染的天气形势可分为冷锋前部型、高压底部型、高压脊控制型3类.冷锋前部型易造成珠江三角洲中部和东北部污染;高压底部型易造成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污染;高压脊控制型易造成珠江三角洲局地性污染.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污染与盛行东北风且日平均风速小于2m/s有密切关系,大部分时间珠江三角洲西南部出现污染,是由于污染物沿着主导风向输送并累积造成.
引用
收藏
页码:1585 / 159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秸秆焚烧影响南京空气质量的成因探讨 [J].
尹聪 ;
朱彬 ;
曹云昌 ;
苏继锋 ;
王晓英 ;
王洪 .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02) :207-213
[2]   北京夏末秋初不同天气形势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J].
王莉莉 ;
王跃思 ;
王迎红 ;
孙扬 ;
吉东生 ;
任玉芬 .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07) :924-930
[3]   珠江三角洲2001—2008年灰霾天气过程特征分析 [J].
陈欢欢 ;
吴兑 ;
谭浩波 ;
李菲 ;
范绍佳 .
热带气象学报, 2010, 26 (02) :147-155
[4]   香港地区空气污染的典型天气背景形势 [J].
陈训来 ;
范绍佳 ;
李江南 ;
刘吉 ;
王安宇 ;
冯瑞权 .
热带气象学报, 2008, (02) :195-199
[5]   珠江三角洲霾天气的近地层输送条件研究 [J].
吴兑 ;
廖国莲 ;
邓雪娇 ;
毕雪岩 ;
谭浩波 ;
李菲 ;
蒋承霖 ;
夏冬 ;
范绍佳 .
应用气象学报, 2008, (01) :1-9
[6]   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 [J].
吴兑 ;
毕雪岩 ;
邓雪娇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黄健 .
气象学报, 2006, (04) :510-517+538
[7]   珠江三角洲大气边界层概念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J].
范绍佳 ;
王安宇 ;
樊琦 ;
刘吉 ;
王宝民 .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3) :286-292
[8]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发展对局地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J].
陈燕 ;
蒋维楣 ;
郭文利 ;
苗世光 ;
陈鲜艳 ;
季崇萍 ;
王晓云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5) :700-710
[9]   珠江三角洲城市间空气污染的相互影响 [J].
王淑兰 ;
张远航 ;
钟流举 ;
李金龙 ;
于群 .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02) :133-137
[10]   不同尺度大气系统对污染边界层的影响及其水平流场输送 [J].
任阵海 ;
万本太 ;
虞统 ;
苏福庆 ;
张志刚 ;
高庆先 ;
杨新兴 ;
胡欢陵 ;
吴永华 ;
胡非 ;
洪钟祥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01) :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