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掌喀斯特小流域不同植被措施的减沙功能

被引:6
作者
李华林 [1 ]
高华端 [1 ]
杨涛 [1 ]
高儒学 [1 ]
孙泉忠 [2 ]
机构
[1] 贵州大学林学院
[2] 贵州省水土保持技术咨询研究中心
关键词
水土保持学; 喀斯特; 小流域; 植被措施; 减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4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中心,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而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层浅薄,极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为了揭示喀斯特小流域不同植被措施减沙功能,在贵州省平坝县典型喀斯特区凯掌小流域野外径流小区定位监测的基础上,根据小流域2010-2012年4个坡面径流小区的定位观测资料,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研究在水土保持林(柏树Cupressus funebris),经济林(茶树Camellia sinensis),坡耕地(玉米Zea mays)和撂荒草地4种不同植被措施下径流小区的产沙特性,探索不同植被措施下径流小区产沙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水土保持林与经济林差异不显著(P=0.754>0.05),与坡耕地差异显著(P=0.022<0.05),与撂荒地差异显著(P=0.008<0.05);经济林与坡耕地差异显著(P=0.046<0.05),撂荒地差异显著(P=0.003<0.05);坡耕地与撂荒地差异显著(P=0.000<0.05)。年平均产沙量最少为撂荒地29.57 g·a-1;最多为坡耕地1 436.59 g·a-1;水土保持林与经济林相差不大,分别为789.12 g·a-1和876.55 g·a-1。不同措施减沙功能排序为:撂荒地>水土保持林>经济林>坡耕地。在喀斯特地区,撂荒地减沙功能最好,而坡耕地是水土流失严重。
引用
收藏
页码:687 / 69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贵州喀斯特地区坡面不同植被的减流减沙作用.[D].纪启芳.南京大学.2013, 10
  • [2] 贵州喀斯特区小流域尺度生态治理的水土流失机制研究.[D].胡顺光.贵州师范大学.2008, 09
  • [3] 黄土丘陵沟壑区撂荒地不同演替阶段植物群落的土壤抗蚀性——以坊塌流域为例.[J].严方晨;焦菊英;曹斌挺;于卫洁;魏艳红;寇萌;胡澍;.应用生态学报.2016, 01
  • [4] 黄土高原不同生长年限植被减水减沙效益整合分析
    赵跃中
    穆兴民
    严宝文
    赵广举
    [J]. 水土保持通报, 2015, 35 (03) : 6 - 11
  • [5] 城市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
    周杰兴
    周永江
    陈思妤
    [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 (21) : 7169 - 7170+7174
  • [6] 黄土丘陵沟壑区大空间尺度林草植被减沙计算方法研究
    刘晓燕
    杨胜天
    金双彦
    罗娅
    周旭
    [J]. 水利学报, 2014, 45 (02) : 135 - 141
  • [7] 基于GIS和RUSLE模型的山地环境水土流失空间特征定量分析——以四川泸定县为例
    邓辉
    何政伟
    陈晔
    许辉熙
    蔡宏
    [J]. 地球与环境, 2013, 41 (06) : 669 - 679
  • [8] 贵州喀斯特山区农村可持续发展模式初探
    郑建
    张军以
    邓广山
    [J].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40 (19) : 222 - 224
  • [9] 基于生态环境的贵州喀斯特山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伍应德
    [J]. 贵州农业科学, 2013, 41 (08) : 246 - 249
  • [10]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类型分区及防治对策探讨
    张玉华
    韩凤翔
    [J]. 人民长江, 2013, 44 (10) : 105 -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