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马朗凹陷油气二次运移模式及其勘探意义

被引:3
作者
黄福喜 [1 ]
陈洪德 [1 ]
王茂显 [2 ]
张宏 [2 ]
陈旋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2] 吐哈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马朗凹陷; 油气二次运移; 特征; 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针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的石油地质特征,在石油地质分析化验资料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油气二次运移的一般模式特征,采用动、静态结合、单项与多项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油气二次运移特征。结果表明,上二叠统芦草沟组泥质烃源岩在晚侏罗世开始大量成熟排烃;具有早白垩世末期和晚白垩世末期两次成藏关键时期;以断层、不整合面、裂缝与连通性地层为运移通道,以垂向运移、短距离运移、源内聚集为主,侧向运移为辅的油气运聚特征。油气二次运移模式表现为:中、新生界以背斜、断背斜、岩性型聚集模式为主,上古生界以断块、断阶、地层型聚集模式为主。研究成果经实践证明在勘探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79 / 38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三塘湖盆地原油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高岗 ;
梁浩 ;
杨淑亚 ;
王志勇 ;
袁胜学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3) :43-45+14+13
[2]   油气二次运移研究进展述评 [J].
王连进 ;
吴冲龙 ;
王春辉 .
地质通报, 2006, (Z2) :1220-1224
[3]  
石油二次运移路径的模式分析[J]. 侯平,周波,罗晓容.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1)
[4]   三塘湖盆地二叠纪芦草沟组分布及其意义 [J].
刘延莉 ;
柳益群 .
西北地质, 2004, (02) :36-41
[5]   新疆东部三塘湖盆地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赵泽辉 ;
郭召杰 ;
张臣 ;
陆洁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219-228
[6]   石油二次运移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J].
张发强 ;
罗晓容 ;
苗盛 ;
王为民 ;
周波 ;
黄延章 .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01) :69-75
[7]   三塘湖盆地低熟油的发现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J].
王志勇 ;
卫延召 ;
赵长毅 .
沉积学报, 2001, (04) :598-604
[8]   势能理论与油气勘探 [J].
叶加仁 ;
顾惠荣 .
海洋石油, 2001, (04) :6-9
[9]   有限体积法及其在盆地模拟中的应用 [J].
冯勇 ;
石广仁 ;
米石云 ;
杨秋琳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1, (05) :12-15+4
[10]   三塘湖盆地复合含油气系统成藏特征 [J].
栗维民 ;
张瑞英 .
新疆石油地质, 2000, (04) :275-278+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