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中央背斜隆起带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40
作者
任建业
张青林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东营凹陷; 中央背斜隆起带; 伸展断弯褶皱; 弧形生长滑脱断裂系统;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4.03.005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重建了东营凹陷构造演化过程 ,提出在盆地古近纪同裂陷期充填序列中 ,沙三段底界面S6′界面具有构造变格意义 ,过该界面盆地的构造应力场发生了由近南北向拉伸到NW—SE向拉伸的转换。在此基础上重新解析了盆地中央背斜隆起带 ,并指出中央背斜带是一个复合的构造系统。其东段的辛镇背斜的性质为受控于陈南铲式断层的大型伸展断弯褶皱 ,主要的活动期为Ek—Es下3 时期 ;而其西段为东营—梁家楼—现河弧形生长滑脱断裂系统的组成部分 ,主要形成于Es上3 —Es2 沉积时期。上述认识对于中央背斜隆起带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54 / 26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S6′界面的构造变革意义 [J].
任建业 .
地球科学, 2004, (01) :69-76+92
[2]   渤海湾盆地东营、沾化凹陷早第三纪同沉积断裂作用对沉积充填的控制 [J].
林畅松 ;
郑和荣 ;
任建业 ;
刘景彦 ;
邱以刚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1) :1025-1036
[3]   东营凹陷主干边界断层(带)构造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成因解释 [J].
漆家福 ;
肖焕钦 ;
张卫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3) :8-12
[4]   断陷湖盆隐蔽油藏预测及勘探的关键技术——高精度地震探测基础上的层序地层学研究 [J].
李思田 ;
潘元林 ;
陆永潮 ;
任建业 ;
解习农 ;
王华 .
地球科学, 2002, (05) :592-598
[5]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J].
李阳 ;
蔡进功 ;
刘建民 .
沉积学报, 2002, (02) :210-216
[6]   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油气运移聚集特征 [J].
李丕龙 ;
翟庆龙 ;
荣启宏 ;
蒋有录 ;
谭丽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64-66+113
[7]   “构造坡折带”——断陷盆地层序分析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 [J].
林畅松 ;
潘元林 ;
肖建新 ;
孔凡仙 ;
刘景彦 ;
郑和荣 .
地球科学, 2000, (03) :260-266
[8]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格架及盆地充填模式 [J].
冯有良 .
地球科学, 1999, (06) :635-642
[9]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宗国洪 ;
肖焕钦 ;
李常宝 ;
施央申 ;
王良书 .
高校地质学报, 1999, (03) :275-282
[10]  
油气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勘探技术[M]. 地震出版社 , 潘元林主编,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