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扬子独立地块与中生代改造型残留盆地

被引:34
作者
叶舟 [1 ]
马力 [2 ]
梁兴 [1 ]
吴根耀 [3 ]
徐克定 [4 ]
张廷山 [1 ]
机构
[1] 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
关键词
下扬子地块; 燕山期造山作用; “盆”“山”耦合和脱耦; 改造型残留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下扬子地块在古纬度、火山岩和花岗岩时空发育、区域成矿专属性、沉积建造和构造变形等方面具独特性,与扬子地块有显著差异,是一个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的独立地块。受燕山期苏鲁板间造山作用影响,下扬子地块直至燕山中期才“楔入”在印支期已拼合的扬子与华北地块,从而演化成独特的下扬子改造型残留叠合盆地。这种改造型叠合盆地的基本特点是:晚印支早燕山同造山期前陆盆地沉积层和上叠的中燕山期陆相沉积层遭受大量剥蚀,并与古生中生界海相沉积层一起被卷入强烈的多期次的燕山造山运动,晚白垩世—古近纪又强烈反转成为断陷盆地,形成鲜明的上部地壳的双层结构。这是造成下扬子地区海相古生中生界油气地质勘探高复杂性、高难度性和高风险性的根本原因,也造就了下扬子区海相烃源岩的二次生烃和晚期成藏的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101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盐城凹陷含气系统特征分析 [J].
祝厚勤 ;
孟闲龙 .
天然气工业, 2004, (02) :18-21+3
[2]   秦岭—大别造山带北部中新生代逆冲推覆构造期次及时空迁移规律 [J].
孙晓猛 ;
吴根耀 ;
郝福江 ;
张梅生 ;
刘鹏举 .
地质科学, 2004, (01) :63-76
[3]   郯庐断裂带的演化及其对西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响应 [J].
朱光 ;
王道轩 ;
刘国生 ;
牛漫兰 ;
宋传中 .
地质科学, 2004, (01) :36-49
[4]   苏皖地块构造演化、苏鲁造山带形成及其耦合的盆地发育 [J].
吴根耀 ;
马力 ;
陈焕疆 ;
徐克定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3, (04) :337-353
[5]   “盆”“山”耦合和脱耦在含油气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J].
吴根耀 ;
马力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6) :648-660
[6]   断裂在盐城朱家墩气藏成藏中的作用 [J].
刘东鹰 ;
邬冬茹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4) :5-6+28
[7]   中国叠合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基本特征与研究方法 [J].
赵文智 ;
张光亚 ;
王红军 ;
王社教 ;
汪泽成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2) :1-8
[8]   试论"盆""山"的耦合和脱耦及其运动学 [J].
吴根耀 ;
马力 .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02) :99-109
[9]   盐城凹陷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J].
陆英 .
海洋地质动态, 2002, (11) :33-35
[10]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中生代岩浆活动的构造背景与深部过程 [J].
牛漫兰 ;
朱光 ;
刘国生 ;
王道轩 ;
宋传中 .
地质科学, 2002, (04) :39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