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0 条
苏皖地块构造演化、苏鲁造山带形成及其耦合的盆地发育
被引:52
作者:
吴根耀
马力
陈焕疆
徐克定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江苏油田
[3]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系
[4]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浙江石油勘探处
来源:
关键词:
苏皖地块;
苏鲁造山带;
燕山运动;
东亚燕山期山系;
“盆”“山”耦合;
中生代;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3.04.005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郯庐断裂带一度是古特提斯洋域中的转换断层,其东的苏皖地块和胶辽克拉通分别是曾经独立于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之外的构造单元。苏皖地块原属中朝构造域,因中元古代时苏鲁洋的张开而向南漂移,震旦纪起归入华南构造域。受北东东-近东西向的江南断裂和江绍断裂右行走滑活动控制,苏皖地块及怀玉地块在石炭纪末-三叠纪时脱离华南构造域,成为古特提斯洋域中的中间地块。中国东部地区东亚燕山期山系的形成受两个地球动力学系统制约:一是苏鲁洋的消减及闭合后苏皖地块与胶辽克拉通的碰撞,二是江南断裂和江绍断裂的先剪后压,苏皖地块与拼合了的扬子-华北克拉通间发生斜向会聚和剪切造山,怀玉地块仰冲超叠在苏皖地块上。分5个阶段(印支期消减,早-中侏罗世斜向会聚,晚侏罗-早白垩世消减,早白垩世碰撞和燕山造山带坍塌)叙述了中生代造山作用的表现和特点,探讨了与各阶段造山作用耦合的盆地类型和时空分布。因燕山造山带的坍塌而燕山运动构建的“盆”“山”关系解脱,中国东部第三纪的伸展盆地直接叠加在燕山造山带的坍塌裂谷上。
引用
收藏
页码:337 / 353
页数:17
相关论文